以下內容都為百度而來,不一定是準確的,大家將就著看:
1、關於羅馬教皇十一世派遣使節多羅到達中國,乾涉天主教中國教民尊孔祭祖。
背景:
自明末時期,便有西方的傳教士進入中國,試圖傳播天主教。在傳教過程中,傳教士們發現了中國人祭孔和祭祖的習俗,這與天主教義中禁止的偶像崇拜相衝突。
不同的傳教士對此持有不同看法,耶穌會傳教士如利瑪竇認為,祭孔和祭祖隻是世俗儀式,隻要不摻入迷信成分,便不違反天主教義。
然而,多明我會傳教士則對此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這些習俗違背了天主教義。
事件經過:
1:多明我會的報告與教廷的介入:
多明我會傳教士多次向羅馬教皇格勒門十一世(即你提到的羅馬教皇十一世)報告此事,要求其出麵乾涉。
1704年,羅馬教皇發布了禁令,禁止中國教徒尊孔祭祖。
2:特使多羅來華:
羅馬教廷派遣特使多羅攜帶禁約於1705年到達中國,要求康熙按照羅馬教皇的命令禁止中國教徒尊孔祭祖。
康熙起初並不知道多羅的真實意圖,以禮相待。但在得知其使命後,康熙大為不滿,拒絕了多羅的要求,並下令將其驅逐出京,交由澳門總督看管。後來,多羅死於澳門獄中。
3:康熙的諭旨與禁教令:
1707年,康熙在南巡至蘇州時,對九名傳教士申明了自己的主張:若不遵守利瑪竇的規矩(即允許中國教徒尊孔祭祖),則不準在中國居住,必須驅逐回國。
1721年11月,康熙在閱讀了羅馬教廷特使所帶來的禁約後,認為這些禁約與中國道理大相徑庭,於是下令禁止天主教在中國傳播。
影響與意義:
1:維護了國家尊嚴和主權:康熙帝在羅馬教廷公然乾涉中國內政的情況下,針鋒相對,寸步不讓,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和主權。
2:促進了文化交流與反思:這一事件雖然導致了天主教的禁傳,但也促使中國人和西方傳教士開始更加深入地反思和交流彼此的文化和信仰。
3:為後世留下曆史教訓:這一事件為後世留下了深刻的曆史教訓,即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融合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
綜上所述,羅馬教皇十一世派遣使節多羅到達中國乾涉天主教中國教民尊孔祭祖的事件是“中西禮儀之爭”的重要節點之一。康熙帝對此表示了強烈的不滿並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來維護國家的尊嚴和主權。
2、關於康熙時期的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