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緩緩地從山穀後麵一路繞行,直至抵達山穀穀口處。一路上,由於林曉他們始終全神貫注地尋找人參,以至於最後大部分人參都被他們成功地找尋了出來。
三個人還對一些年份稍長的,長的好看的人參逐一進行了拍照。
見到張宇和蘇瑤瘋狂地按動著快門四處拍照,林曉連忙提醒道:“喂,你們兩個注意點,彆把膠卷用完了,省著點用啊!”
“哇!玲姐,你不說我們還真沒注意。來到這上河村,咱們確實用了好多膠卷,比在彆的地方耗費的膠卷多多了。”蘇瑤驚歎道。
“主要是想要拍的東西太多了,這些美麗的景色、各種可口的果子,還有這些珍貴的人參,必須得拍幾張照片下來呀!”張宇接著說道。
幾個人在穀口找了幾塊石頭,坐下來稍作休息。隨後,他們又沿著另一邊的石壁,向著山穀裡麵慢悠悠地走去。
在另一邊的山壁上麵,種植的全部都是核桃樹,那核桃樹上同樣也結著無數的核桃果子,仿佛一串串綠色的小燈籠,掛滿了枝頭。
看著山壁上這麼多的果子,林曉由衷地感歎道:“我真替你們上河村的村民們高興。”林曉的目光中滿是真誠,如同溫暖的陽光灑在山壁上的核桃樹上。
“確實,本來上河村就已經有了很多收入了。現在再加上山穀裡麵的收入,那這上河村必然是要一飛衝天了。
因為雖然板栗和核桃並不是很多,但是那葡萄和獼猴桃種植的麵積實在太大了。那麼多的葡萄和獼猴桃,那要賣出多少的錢啊!”張宇的話語中充滿了羨慕。
說實話,像林曉、張宇、蘇瑤他們作為記者,本來收入算是挺高的。不過他們此刻卻覺得,和上河村的村民們一比,自己的收入還比不過這些上河村的一個普通村民呢!
這一刻,他們都不由有些羨慕起上河村的村民來。同時,他們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地把這一次的采訪精心編輯整理,然後發出去,讓更多的人都知道了解上下河村莊,讓更多的人都來學習上下河村莊的種植養殖模式。
偉大的主席他老人家就說過:“窮則變,變則通。”這上河村、下河村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
這兩年乾旱,可是清水河以及清水河外麵交彙的那條大河,雖然水位下降不少,可是畢竟還沒有乾枯。這兩個村子裡的人充分地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發揮到了極致。
雖然這兩年連續乾旱,可是中國地大物博,河流平緩,河流、湖泊沒有乾涸,依然有水流的省份何其之多。
如果這些省份今年都像上下河村子一樣的話,那挨餓的人就會少上很多。看看上河村的人在河邊種植的稻子、種植的空心菜,生長得多麼的旺盛。
而中國這麼大的地方,又有多少的村子有條件可以像上河村一樣,將水直接接到村子裡來呢?
他們雖然是記者,經常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可是這一次的上河村之行,卻是讓他們大開眼界。原來稻子、蔬菜可以種植在河流、湖泊、水塘的水麵上;原來山穀裡麵可以稍加修整,然後養殖兔子,竹鼠;原來房前屋後居然可以種植那麼多的空心菜,要知道上河村、下河村他們一個竹筐裡麵的空心菜,采摘一次就可以有一兩斤甚至更多的收獲。
幾個人沿著山壁一邊走,一邊興致勃勃地到處觀看大量山壁上的風景。
在這邊的山壁上,同樣不時能夠看到掛著牌子的人參。這些人參每一株居然都是編了號碼的,而且還注明了是什麼時候編寫的,還注明了這一株人參在今年——,一九六零年時是三年生、五年生還是一年生的人參。
這些牌子全部都是村民們用削好的竹片,然後用刻刀雕刻而成的。
當一行人終於再次又走到山穀尾部那處泉水旁邊的時候,大家都再次坐了下來,開始休息。
等休息了一會兒,六個人又先後來到水井邊上,開始打冰涼的泉水喝。
雖然每個人的水壺裡都裝著水,但是這些水他們都倒在了山穀的地下去澆灌那些野草,或者是倒在獼猴桃藤的根部下麵的位置。
然後大家拿著空水壺,先在水麵上蕩一下,這是為了防止水麵上會有灰塵,然後打下麵一點的泉水上來。
每個人都是打上大半壺泉水,然後仰著脖子一通猛灌,仿佛要將肚子灌飽一樣。
半壺泉水下肚,每個人都滿足地哈口氣,泉水入喉,這冰涼舒爽的感覺太讓人迷戀了,簡直讓人恨不得就此留在這泉水邊上,隔一會兒就灌上一壺冰涼的泉水。
休息了一會兒,大家每個人都灌了滿滿的一壺泉水,這才又順著中間的道路向著山穀外麵走去。
一邊走,林曉、張宇、蘇瑤三個記者一邊四處打量著整個山穀。
走到山穀的中間部分時,張宇將整個山穀四處看了一眼,這才恍然大悟地說道:“難怪這個山穀叫葫蘆山穀,這山穀的形狀真的非常像一個倒臥在地的葫蘆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