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去過漠北的人,會問一句,冷就生火燒炭,怎麼會凍死這麼多人?
可何不食肉糜,在大家冬日裡,身處暖閣,有閒情逸致賞梅的時候,漠北的百姓,可能在看著冬日裡的陽光,汲取那一絲的溫暖。
有人說,天下窮苦之人太多,不可能每一個都去憐憫。可生而為人,總要有人,為平民百姓說一句公道話。
因為今日不說,焉知他人,你我身陷囹圄,是否還有人,願意為我們奔走,求一個公道來申冤?
有人說我沽名釣譽,是為了名聲,敲了那登聞鼓,眾人誹我謗我,我亦無所畏懼。
今日能有薛凝敲了登聞鼓,為漠北城死去的百姓申冤,是因為整個漠北城百姓,守在了那條我回京的官道上”
薛凝的嗓音微啞,“官道三千裡,漠北全城百姓,誓死互送,謝家軍與貪官賊兵同歸於儘,才有了今日,你們所知的登聞鼓。
你們每一個,用漠北城,登聞鼓這件事來取笑調侃的,是否敢問蒼天,辨忠奸。
薛凝今日在此,請君賜教,身無才藝,隻有說書,講那漠北城,講那天下黎民百姓,是否有人,願與薛凝,一較高下?”
薛凝的一番話,讓全場都沉默了。
甚至,有的人已經微微低頭,這一刻看著薛凝的眼神,是複雜的,內心甚至有一絲絲的羞愧。
聽著薛凝,說完了整個漠北城的故事,也為城中百姓,而感同身受。
因為大周朝如今,奸佞當道,他們都是出入朝堂,日後前途大好的官家子弟,也不是沒有熱血抱負。
隻不過,家世所累,顧忌太多。
而薛凝今日做的,就是重新燃起,他們心中的火,哪怕隻是一個小小的火種,但薛凝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更多的人,為天下的窮苦百姓,說一句公道話。
薛凝眸光淡然,像是那綻放在冬日裡的紅梅,凜冽而又透著一股傲然絕世的美感。
這一刻,她的風華,竟然蓋過了滿京都城的女娘。
薛明珠看著薛凝,咬了咬唇瓣,就連王芳菲此刻看著薛凝,臉色漲紅,卻也不敢上前與她賜教。
因為,沒有人在這時候,敢說一句薛凝的不好,漠北城百姓的遭遇,還曆曆在目。
不知是何人,最先開口說了一個‘好’字,緊接著在場的公子哥兒,不少都加好。
就連一向看薛凝不順眼的梁王,此刻看著薛凝的眼神,都有種彆樣的驚豔。
因為京都城裡,如同薛明珠這樣的,端莊有才學的女子太多了。
但如同薛凝這樣,傲骨紅梅一般的女子,卻未有一人。
而一開始看薛凝不順眼,還想要挑釁的女娘,更是全都歇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