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晴目前的收益大概分四個板塊。
第一,電影板塊,這個包含領投的出品作品,參投的聯合出品作品,還有電影的周邊和版權收益。
第二,衍生業務,比方說院線、新媒體業務以及其他金融方麵的投資。
第三,音樂板塊的收益。
第四個板塊就是經紀業務了,這個占了華晴總體收益的相當一部分。有些時候,一個演員一年帶來的收益,比幾部電影的分賬加起來都賺得多。
這也是為什麼資本熱衷於捧頂流的原因,賺的實在是太多了,比老老實實打磨作品來的有效益多了。
因此,當徐希羽說出拍電視劇來捧演員的時候。
柯欣瑩也好,喬雙雙薑悅也罷,立馬都表達了讚同的意見,對於華晴來說,捧演員是和拍電影同等重要的業務線。
不過,對於《孤注一擲》的事情,柯欣瑩還是有些猶豫。
隻見她開口道:“咱們真的打算放棄《孤注一擲》,我覺得這確實是個熱點,即便東海拍了,咱們拍了估計也有的賺。”
“有的賺肯定是有的賺的,電影市場很大,容得下兩部同題材的電影。但問題是,咱們要的不是有的賺,而是要贏了東海這公開咱們牆角的對手。
要是同題材下咱們的票房比東海差,那咱們就徹底陷入被動了。無論是公司內部還是外部市場,對咱們的信心都會狂跌。
大家會覺得‘哦,果然,華晴的骨乾們跑了確實是不行了’。這是很要命的問題,華晴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彆的,是大家的信心。
所以,咱們的主力項目隻能是《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不出意外,會讓咱們名利雙收,這才是真正的贏。
我們要告訴公司內部的員工,還有外部的股民以及合作商們,哪怕那些人叛變了,咱們華晴照樣能贏了東海。
《孤注一擲》這個題材玩不出花來的。這個階段的觀眾,想看的就是角色們是怎麼被騙的、怎麼遭受虐待的。其他東西,根本不重要。
這點事情,我能想明白,東海那邊的人也一定能想明白。所以,東海要是找一堆大牌來演,咱們在票房上真有可能打不贏,不能頭鐵冒這個險。”
《我不是藥神》雖然是放在呂沁瑤公司備案。但最後的出品方和分賬的大頭肯定還是華晴。
說完這些,徐希羽繼續道:“不過,一部電影還是無法撐起咱們今年的業務量來。所以,要是《孤注一擲》不拍了,咱們確實還得再投一部。”
“投什麼?有看好的項目嗎?”喬雙雙好奇道。
聽到這話,徐希羽有些無奈,項目他當然有,可惜,公司現在就仨導演,紀立博是指望不上了。
兩個導演剛好配兩個項目。
於是乎,他搖了搖頭道:“還沒,等等吧。”
“那電視劇投什麼?有看好的本子嗎?”
“這個倒是有。”徐希羽的選擇那種演員特彆出圈的電視劇。
這個出圈的演員,還不能是原來就有極高知名度的演員。得是那種非知名演員通過這一部劇直接大爆,在網上有了自己梗的電視劇。
除此之外,最好時間還要相近一些。
因此,徐希羽希望能從23年的電視劇內挑,23年的地球上確實有不少國產好劇,最廣為人知的肯定是《三體》《狂飆》《漫長的季節》這三部。
但綜合來看,《三體》要是有原著打底的話,效果才能更好。
徐希羽是希望能把《三體》的原著抄出來之後再拍它。這種科幻巨作,輕易不會過時,什麼時候拍都行。
而《漫長的季節》,這部劇在很多人心裡,可以算是23年的劇王,口碑炸裂。但有個問題,這部劇在非知名演員的出圈度上不夠。
在這三部高分劇裡,《狂飆》才是那個出圈角色最多的,也是各方麵數據最好的。
說實話,如果讓徐希羽給這三部劇按質量做個排名,他本人會把《狂飆》排在最後麵,但他現在要的是數據。
除此之外,徐希羽還想要另一個東西,那就是胡寧天的“虎皮”。
畢竟,無論是《孤注一擲》還是《我不是藥神》,包括《狂飆》,其實在過審上都會有麻煩。
這一點徐希羽是十分清楚的,但就是因為麻煩,他才要拍。
他現在和胡寧天剛合作,通俗的來講,還處於“蜜月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