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文王姬昌曆經重重險阻,終回西岐。
西岐民眾相迎,三日升殿後,文王向眾人講述雷震子救己出五關之事,眾人皆震驚於雷震子的非凡神威。
此時,有人提議為公子邑考報那醢屍之仇,進兵朝歌。
文王嚴詞拒絕,為人臣子當以忠孝為先,不可違理。
南宮適雖覺公子冤屈,可文王堅稱邑考乃自取其亡。
文王心係西岐,決意建造一座名為靈台,以應災祥。
散宜生獻計可付工銀,讓百姓自願參與。
文王依言張榜告示,西岐軍民見後,欣喜無比,紛紛出力建造靈台。
不過旬月,靈台便大功告成。
文王視察之時,覺台下缺少池沼,欲再開建。百姓毫無怨言,積極響應。
挖沼之際,竟挖出一副枯骨,文王速命人用匣子盛起,埋於高處,百姓對文王仁德讚不絕口。
一日,文王因在靈台看挖沼池,不覺天色已晚,回駕不及。
遂與文武在靈台上設宴,君臣共樂。
席散後,文武在台下安歇,文王則在台上設繡榻而寢。
時至三更,文王正酣睡於夢中,忽見東南方一隻白額猛虎,脅生雙翼,猛撲向帳中。
文王急呼左右,隻聽台後一聲巨響,火光衝天。
文王驚醒,嚇出一身冷汗。
聽台下已打三更,文王暗自思忖:“此夢不知主何凶吉,待天明再作商議。”
次日清晨,文武上台參謁完畢。
文王問道:“大夫散宜生何在?”
散宜生出列,行禮道:“大王有何宣召?”
文王曰:“昨夜三鼓做了一個怪夢,夢見東南有一隻白額猛虎,脅生雙翼,向帳中撲來。孤急呼左右,隻見台後火光衝天,一聲巨響,驚醒後才知是夢。此兆不知主何吉凶?”
散宜生躬身賀道:“此夢乃大王大吉之兆。預示大王將得棟梁之臣,大賢之客,絕不亞於風後、伊尹。”
文王疑惑道:“卿何以見得如此?”
宜生曰:“昔商高宗曾有飛熊入夢,得傅說於版築之間。今主公夢虎生雙翼者,乃熊也,又見台後火光,乃火煆物之象。今西方屬金,金見火必煆,煆烘寒金,必成大器。此乃興周之大兆。”
眾官聽罷,齊聲祝賀。
文王傳旨回駕,心中欲訪賢才,以應此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