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吒手持普賢法寶吳鉤劍,劍勢如虹,淩厲無匹,將李興霸斬殺於劍下。
隨後,木吒馬不停蹄地趕往西岐,拜見薑子牙。
聞仲於朝歌,執掌國事,井井有條。
汜水關韓榮十萬火急的奏報傳入太師府,聞太師拆開信函,拍案而起,大聲疾呼:“道兄竟然慘遭不測!吾位居人臣之極,受國恩重如泰山,隻因國事艱難,不敢擅自離開。今見此噩耗,真是痛徹心扉,如萬箭穿心。”
說罷,忙下令擊鼓聚將。
銀鞍殿上,鼓聲如雷,眾將紛紛參拜。
聞仲道:“先前邀請九龍島四友協助張桂芳,不料三死一亡。如今誰能為國家攻破西岐?”
話音未落,左軍上將軍魯雄,這位蒼髯皓首的老將,毅然上殿:“末將願往。”
聞仲見他年事已高,心中不禁有些疑慮:“老將軍年事已高,恐怕難以成事。”
魯雄笑道:“太師在上,張桂芳恃強,風林匹夫之才,故有失。為將者,當察天時、觀地利、曉人和,用文濟武,守靜發動,亡可存,死可生,弱能強,柔能剛,危可安,禍可福,機變莫測,決勝千裡。此乃為將之道。末將定成功,再需一二參軍輔助。”
聞仲聞罷,暗自思忖:“魯雄雖年事已高,卻具將帥之才,且忠心耿耿。點選參軍,當需機敏善斷之人。費仲、尤渾,可命其前往。”
旋即傳下軍令,著二人參軍。
費、尤二臣來到殿前,聞仲言道:“張桂芳兵敗,風林戰死,魯雄前去協助,急需兩位參軍。你二人須參讚軍機要事,征討西岐,若能建此大功,實乃國之幸事。”
費、尤二臣聽後,心中惶恐,跪地求饒:“太師在上,我等身負文職,對軍事一竅不通,唯恐誤了國家大事。”
聞仲沉聲道:“你二人隻需隨機應變,協助魯將軍,況且如今國事艱難,為國家效力,切不可推三阻四。取參軍印來。”二人落在圈套之中,無奈,隻得掛上印綬。
聞太師取出銅符,點齊十萬兵馬,援助張桂芳。
魯雄選了個黃道吉日,舉行祭旗儀式,而後起兵出征。
時值夏末秋初,天氣酷熱難耐,大軍身披鐵甲,卻隻著單衣,行進之路異常艱難。
馬軍們汗如雨下,步卒們更是氣喘籲籲。
一路上,萬裡乾坤仿佛被火傘籠罩,熱氣騰騰,直衝雲霄。
大軍盔滾甲覆,軍行如驟雨,馬跳似歡龍。
魯雄人馬出五關,聞張桂芳死訊,大驚,安營西岐山茂林深處,趕忙修書報聞太師。
薑子牙斬張桂芳後,得知西岐山有敵營。
前日,清福神來報封神台已造完,張掛封神榜,如今正要祭台。
命南宮適、武吉點兵往岐山安營阻敵。
二將出城,見成湯人馬,安營對陣。
天氣炎熱,兩方大軍難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