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第二十六章感恩的人
挑選血型合適的人,這項工作遠比預計的要順利得多,因為在接受任務後,胡迭突然想到一個相對簡單的檢測方法,那就是故事裡經常出現的滴血認親用一碗清水,將兩個人的血滴進去,如果兩滴血能夠溶在一起,那就證明兩人有血緣的關係,否則,便是兩個不相關的人。
用這樣的方法來檢測dna,當然是扯蛋,但古人想出的這個辦法,卻也未嘗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因為這個方法的確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檢測出兩人的血型是否相匹配,不匹配的血混在一起,是會很快凝結的,這也正是為什麼不同的血型之間不能輸血的原因之所在,所以,用這樣的方法來進行初選,確實有很大的機率可以篩選出那些o型血樣的人,事後再進行一下人體的測驗,這樣既可以加快效率,減少損耗,也能避免這原始的檢測方法出現錯漏如果一個人的血同時輸進十個人的體內,而沒有出現一例排斥現象的話,那這個人不是o型血的可能性就真的是相當低了。
第一批血源很快就被挑選出來,送到了傷兵營,醫官們照著胡迭的方法,用簡陋的工具開始為傷兵們輸血療傷,事實證明,這方法的確管用,傷兵的死亡率開始大幅降低,很多之前根本不可能救活的傷員,在輸過血之後,傷情都在好轉,而與之相對應的,則是負責血源的突厥戰俘紛紛死亡,幾乎所有的突厥戰俘都成為了一次性的供血消耗品,不管被抽血多少,基本上都撐不到第二次抽血,而且每一個死得都相當驚恐,不止一個醫官曾好奇的檢測過屍體,卻沒有一個人能檢測出這些人的死因。
謠言似乎越發的被證實了,這就是奪血續命如果不是命元被抽乾,這些身體健壯的突厥壯丁怎麼會一個個橫死如果不是得到了命元的補充,這些本已沒救的傷員,又怎麼會突然好起來至於說第一次輸血的胡迭為什麼沒事,士卒們很快也為其找到了答案當然是因為公子的命元非常人能比啊人家可是仙家子弟,損耗一點命元,自然不會像突厥崽子一樣輕易掛掉,不過,能以自家的命元去救一個毫無關係的小卒,也足見公子的仁義啊。
謠言越傳越廣,不過胡迭對此卻一無所知,他隻是感覺這傷兵營的血源損耗也未免太大了些,不止一次的叮囑那些醫官要細水長流,彆死盯著一個人狠抽,得換著來,可損耗的速度還是不見降低,嘗到了甜頭的傷兵營不斷的催促新的血源,最後索性是派了兵卒過來,胡迭這邊選出一個,他們便帶走一個,弄得胡迭最後實在忍不住了,跑過去一看,這才明白問題在哪。
不是醫官們不照他說的來,而是這些突厥人實在太迷信,從來沒有被抽過血的他們,看著針管插進自己的體內,自己的血就那樣像水一樣的被抽走,而之前抽出來的那些血,又被輸進了唐人的傷員體內,這很自然的就讓他們聯想到了某些不好的巫術,驚恐交加之下,基本上就沒人能撐過一柱香的時間就會把自己嚇死,而這些人的死,又更是加深了後來者的恐懼。
起初的時候,醫官們還是嚴格的按照胡迭的叮囑來做的,每一個突厥戰俘抽血的血量都有控製,雖然沒人在乎這些突厥人的命,但這麼寶貴的血源,當然還是養著慢慢用更合算,可是不管他們怎麼小心,這些突厥人還是一個接一個的死掉,到後來,醫官們也想開了,反正都是死,那還不如多抽點更合算呢,傷員這麼多,多一點血,說不定就能多救一條命。
所以說,封建迷信害死人啊對這樣的結果,胡迭也十分無奈,因為要讓這些突厥人相信抽點血不會死人,就得打破他們固有的迷信和愚昧,有這功夫,還不如讓唐兵出去多抓些俘虜回來呢。
讓胡迭有些不習慣的是,自從他獻血救那個傷兵的事跡傳開後,軍營裡的士卒們見到他,都開始紛紛行禮,還不是那種正常的上下級的軍禮,而是拱手過頭頂,然後彎腰九十度的大禮,這在漢人的禮節中,幾乎就是僅次於跪拜的禮節了,弄得胡迭不得不一一回禮,哪怕隻是點頭微笑,也是夠煩人的。
沒辦法,千百年來,草根一般的士卒在貴人將軍們的眼中,就隻是一個個數字,能做到賞罰公平的,就已經是難得的好將領,而可以對士卒們以禮相待,與士卒同甘共苦的,就更是萬中無一,可是,你什麼時候見過貴人能與士卒性命相交用自己的鮮血命元去拯救一個小兵的性命的
沒有,從來沒有,聞所未聞,這樣的事情若不是親眼所見,誰都不會相信。
胡迭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當時那一時衝動的行為在這個時代的士卒們眼裡,意味著什麼。士卒們身份卑微,不代表他們就傻,你當他們真的不知道那些將軍貴人們願意放下身段,與他們同吃同飲是為了什麼他們其實什麼都懂,這世上,誰也不比誰傻,但他們卻沒得選擇,因為在這種封建等級的製度下,他們這些草根的命,天生就是如此卑賤,能夠獲得貴人們這種包含著功利的尊重與施恩,對他們來說都已經是一種奢望,誰又會去幻想,貴人們會真的與他們以命相交呢
說白了,窮人窮得就隻剩一條命,要想獲得尊重,除了拿命去換,還能有彆的選擇嗎受了貴人們的恩,你就算不舍得這條命,難道還能賴得掉這筆賬真當貴人們的情,是那麼好欠的
但是胡迭卻不一樣。
胡迭與士卒們相交,從來就沒想過要收買什麼人心,這點,士卒們是感受得到的,而且他既不是帶兵的將領,士卒們也不是他的屬下,這收買人心和施恩之說,本就站不住腳,可是,他卻能與每一個士卒平等的相交,平等的對話,似乎從來就沒有意識到自己身份的高貴,而現在,他更是能用自己的血和命,去救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兵,這樣的情義,是不含半點功利在其中的,而這,也才是最珍貴,最讓人感動的。
除此之外,那首歌,同樣也將士卒們的心,與他拉得更近。
千百年來,軍中歌曲並不少見,但大多數軍歌都隻是歌頌名將的英武,強調為國征戰的光榮,或是宣揚軍中袍澤手足之情,從來就沒有哪一首歌,是專為士卒而寫,能貼近士卒所思所想的。
這很正常,因為在這個時代,有作詞作曲能力的,肯定不會是什麼庶民,庶民連識字的都不多,哪會有什麼文學修養而士族門閥之人,眼中又何曾有過他們這些底層的庶民他們關心的隻會是千秋功業,家國春秋,又怎麼會放下身段,去思考和理解那些底層的庶民士卒在想些什麼
所以,這首熱血頌一經傳唱,便立刻得到了所有軍士,尤其是底層士卒們的喜愛,因為歌曲中唱的幾乎就是他們最真切的感受和體驗,家鄉的老樹,離家時親人的目光,每一句,每一字,都能讓他們的心與之共鳴,連帶著,也就越發的對作出此曲的胡迭更感親近了。
對士卒們而言,這可能是千百年來,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能真正與他們平等相交,以命相待的貴人了,就算當日救的不是自己,這份情義也依然讓他們感同身受,甚至還有不少人羨慕那個好命的傷卒,能找到這樣一個重情重義的好主人。
會有這樣的想法,並不讓人奇怪,儘管那名傷卒還沒有醒來,但他的傷情已經穩定,幾乎所有人都已經認定,這個傷卒是要給胡迭當家臣的,因為這樣的大恩大義,庶民除了以身相許,以命相報,再無第二種選擇,但對他們這樣的人而言,這並不是什麼壞事,相反,能有這樣一個好主子,是多少人求都求不到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幾天後,當那名叫趙飛的傷卒終於醒來,得知自己是因何而得救之後,便硬是不顧傷勢未愈,跑到胡迭的營賬外,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而他的上官,也是非常識趣的將此人轉到了胡迭帳下,作為親兵聽用。
胡迭本來是不太想接受的,因為在他看來,這本就沒多大點事,沒道理自己捐點血,就得讓人家拿一輩子來回報,可劉氏兄弟卻告訴他,如果他不收下此人,那這個趙飛就真的隻能去死了一個受過他如此大恩的人,卻被他拒之門外,試問趙飛還有什麼臉麵活下去而且這軍營裡,也沒人會再收留他了道理明擺著,此人不管給誰當兵,他效忠的都隻會是胡迭,換成胡迭,他也不要這樣一個明擺著的二五仔啊。
09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