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那個天生條件優越,主要是拚爹坐上尊仙這個位置的君皇乘荒。
昆侖神主在五尊仙之中,低地位實力格外超群,便是連桀驁的阿翁,都自愧不如。
而在仙陵城與十方城中與這二位的數麵之緣,讓百裡安也知曉這位君皇陛下與昆侖神主之間的差距何止是隔了幾個銀河係。
可為何,在昆侖淨墟之中,娘娘的子民竟會對仙界之人這般恭順虔誠,如此反常?
百裡安聽著那玄而又玄的講道之音,不解問道:“他們這是在做什麼?”
青玄壓根就不想再搭理百裡安,輕水倒是極有耐心,正欲開口,卻被不願意放過任何一次與百裡安交流機會的小山君給搶先開了口。
“那是真仙教在傳道授業,那年長的道士名喚真羽,實力卓然,天賦異稟,他手裡的那金鐘是仙尊禦賜之物,名喚‘道德鐘’。
此物有著長鎖光陰不滅之力,其中所盛放的靈液,便是寒羽池內的池水。
當年阿爹他將寒羽池輸給魔界,仙尊先見之明,早在池水之中盛了一鐘池水。”
難怪百裡安在那金鐘之中感受到了熟悉的氣息,原來是寒羽池的池水。
小山君話沒有說完,繼續道:“隻是寒羽池自生靈脈,奇珍奇貴,池中之水,若是離池,自失靈力。
唯有那金鐘至寶,盛來如此小小一鐘,方能留存原本的靈力與作用。
唯有真仙教中得天獨厚的仙師以靈符入液,方可催化其力。”
“隻是縱然留有這小小一脈池水,可是因為數量過於稀少,甚至難以供給一人渡劫淨化妖骨,煉化出仙骨來。
可若無寒羽池的靈力淨化妖仙一族身上的紅塵濁息,這山中仙民遲早便會為這昆侖淨墟內的聖靈之氣淨化成虛無。”
“故此,才會選出真仙教中傑出優秀的仙師,借以金鐘的符水來為大家叩靈。”
“叩靈?”
小山君嗯了一聲,很悉心地為他解釋道:“就是方才你看到那仙師點他們眉心的動作,若無叩靈,他們體內的濁息會發生肆亂。
這樣一來,就無法繼續生活在昆侖淨墟之中,可他們若是一旦失了昆侖淨墟的庇護,去往適合他們生存的人界中去,遲早會為人間紅塵氣息濁化,徹徹底底的淪為妖族。”
“這並不是仙尊大人和母親所希望看到的場麵,如此一來妖仙一族當永遠沒落斷代下去,而去往人間淪為妖族的妖仙子民們,也極有可能淪為魔界利用,淪為一代妖魔。
縱然避免了此等命運,在天帝法則之下,他們一旦離開昆侖淨墟,身上便會落下仙尊金印。
命運與尋常妖族一樣,若是想飛升渡劫,再想成仙,那就需得像人間仙門裡的修士認主,獻出靈身,用以熔器,主人飛升,則妖飛升。”
“而這叩靈,對於昆侖淨墟的妖仙子民而言,每個人每隔百年需進行一次,新生的妖仙一族從出生之日就要行此叩靈之禮,故此像今日這樣的儀式,幾乎每隔一月,都要進行一次。”
百裡安看了一眼那巴掌大的小小金鐘,不解道:“每隔一月便進行一次叩靈禮?整整三十萬年來,就依靠這小小金鐘裡的池水?”
小山君搖首失笑道:“如此低淺的分量怎麼可能撐得過整整三十萬年,真仙教成立於五萬年前,這叩靈禮也是三千年前才開始進行的。
原本間隔時間病並沒有如此密集,所以在此之前,山中仙民大多皆是在依靠我母親的神力度日。
隻是每每亂潮期間,我母親對於山中仙民無暇顧及,從而導致許多仙民難以忍受妖氣濁息的爆發之苦,從而總有些族人們試圖擅自逃離昆侖,從而淪入妖道,為人不齒。”
“直到六千年前,這真仙教中出了一位天生有著沉凝固靈,靈相神識沛然的天才人物,也就是如今這位真仙教大師兄真羽。
他十歲那年,覺醒真水靈根,天生與那寒羽池的靈液相親,能夠以自身的靈力化符入水,從而讓那金鐘之中近乎枯竭的靈液有著再生之相,成生生不息之景。
雖說無法真正地幫助山中仙民飛升渡劫,煉化仙骨,卻也能夠讓他們安穩的居於山中,免了顛沛流離之苦。
所以近年來,也算是解了我母親的苦累之危,而真羽在真仙教中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深得我爹爹的器重呢。”
百裡安竟不知昆侖淨墟失了寒羽池,處境竟會變得如此艱難。
縱然小山君將那真仙教的大師兄誇得天縱奇才,可百裡安覺得比起這位大師兄。
反而是那位昆侖神主更為偉大了不起,整整三十幾萬年,她竟是在沒有寒羽池的艱難條件之下,支撐起了全族避免妖化的命運,予之桃源,護其安樂。
隻是叩靈便叩靈,搞出這麼大的陣仗來做什麼?
百裡安忍不住繼續問道:“這山中仙民,既然能夠化形,便意味著靈竅智慧大開,比起尋常凡人,悟性心性可謂至佳,妖仙與道仙本就殊途,何以還需要真仙教的人在此講道授精。”
百裡安見那些仙民年少者尚且不論,就連那些開蒙亦有千年之久的仙民者,竟也在其中聽道聽得如癡如醉。
隔著風雪,百裡安在那兩名仙師口中也聽了個大概。
皆是講述一些但求眾生平等,奈何大道無情,以萬物為芻狗,為妖者,雖存善心卻天生惡念如影相隨,稍有不慎便會根深蒂固。
善在昆侖淨墟皆出妖仙流派,天生妖靈二力共存,雖曾有寒羽池為他們洗滌淨化心靈,從而渡劫成仙。
可後痛失寒羽池,雖為昆侖之大不幸,卻也勸誡大家莫要因為這身外之失而自棄絕望。
修道在於修心,縱然痛失寒羽池,卻也實為上蒼為他們的考驗。
若先苦其心智,再欲要完全驅除惡念,本心穩定如山不失動搖,便以身入道守境。
斬惡妖,鬥因果,與命爭,與命鬥。
雖不具仙骨,卻秉正仙之心。
以正心,證仙道,護蒼生,守使命,當為真仙也。
聽得久了,百裡安覺得那兩名道士倒是不像是在傳道受教,反倒更像是洗腦鼓舞人心。
口才確實了得,深知這些仙民們心中執念何在。
口若懸河之間,便將他們說得熱血沸騰,在這永久失去寒羽池的殘酷事實真相裡,他們又好似看到了新的希望與出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