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強大近妖,所以人們才稱其為‘京都天狗’。”
言及此處,古牧吾郎換上煞有介事的口吻:
“據說‘京都天狗’的麵具之下,是一張清新俊逸的英俊臉蛋。”
“不僅如此,聽聞其妻還是天下第一美人。”
“既英俊又強大,還娶了天下第一美人為妻,真是讓人豔羨啊!”
古牧吾郎前腳剛說完,後腳總司就冷不丁的出聲道:
“‘京都天狗’……啊!我想起來了!我以前聽說過‘京都天狗’的故事!”
總司的聲音有些含糊不清……青登轉頭瞧去,不知是從何時起,總司在古牧夫人的招待下,吃得不亦樂乎!
她盤膝坐在古牧夫婦的那盤和果子的旁邊,一手抓一個和果子,大快朵頤,兩個腮幫子塞得鼓鼓囊囊的,像極了正在收集過冬物資的鬆鼠。
古牧夫人在旁樂嗬嗬地看著,口中說著“慢慢吃,不要著急”,時不時地抬手捋順總司腦後的那條輕盈馬尾。
青登發現古牧夫人似乎是一個母性很足的人,非常疼愛像總司、阿舞這樣的小輩。
總司就這麼一邊吃著,一邊快聲道:
“此前我在京都巡街的時候,從幾個老人口中聽說過‘京都天狗’的故事。”
“曾幾何時,確實是有這麼一位義士。”
“有不少人親眼見過他。”
“其形象很彆致——臉戴紅色的天狗麵具,身披陳舊的蓑衣,個子挺高,腰佩藍金相間的長短雙刀,身手敏捷,來去如風。”
“據那幾位老人所言,‘京都天狗’已經好久沒現身了。”
“目前隻有一些年紀稍大的人仍記得‘京都天狗’的名號。”
言及此處,總司恰好將她那塞滿整個口腔的和果子給咽落入肚。
聲音變清楚後,她接著往下說道:
“雖然不知真假,但那幾個老人都說‘京都天狗’的真身,其實就是‘永世劍聖’緒方逸勢!”
“他們說緒方逸勢就隱居在京都。”
“緒方逸勢雖已是隱居之身,卻依舊保留了當年的俠肝義膽,以扶危救難為樂。”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貌似還是有依據的。”
“‘京都天狗’所用的刀法是擅於對一敵多的二刀流——這一點與緒方逸勢一模一樣。”
至此,青登算是徹底聽明白了。
總的來說,“京都天狗”確有其人。
因為實力強大,懲惡揚善,是正義的好夥伴,所以曾一度有著不小的名氣。
普羅大眾一向熱衷於去美化、甚至是去神化這些英雄人物。
於是乎,隨著“京都天狗”的聲名漸漲,各種各樣的猜測、美談就一股腦兒加在其身上。
什麼“麵具之下是一張帥臉”啦。
什麼“妻子是天下第一美女”啦。
什麼“其真實身份就是隱居江戶的緒方逸勢”啦。
從這兒也能看出,老百姓們確實是很懷念當年意氣風發、締造無數傳奇的緒方一刀齋。
滿心希望這位傳說中的劍聖仍活著,仍像當年那樣鏟除奸邪。
“京都天狗”究竟是不是緒方逸勢——這一點暫且不表。
既然“京都天狗”已經許久未現身,那說不定此人已經離開京都,亦或者是不在人世了。
不管怎樣,將保護京都、維護京都治安的希望寄托在這位不知生死的義士身上,肯定是不足取的。
古牧吾郎竟然指望“京都天狗”會在危難時刻救他們於水火之中……青登隻把他這一番話語當作是戲言。
青登收攏心神,不死心地又問一遍:
“古牧先生,你們……真的不願走嗎?”
古牧吾郎微笑著搖了搖頭,沒有絲毫猶豫。
對方態度無比堅決,這般情況下,青登也不好意思再強求下去了。
“既如此,古牧先生,你們可要多多保重啊。”
“若是遭遇什麼危急情況,就去壬生鄉的新選組屯所。”
青登一邊說,一邊從懷中掏出一張懷紙與一支隨身攜帶的炭筆,在上麵寫下自己的大名。
接著,他又從腰間的印籠裡掏出同樣隨身攜帶的官印,往懷紙上印下印跡。
“古牧先生,等去到壬生鄉的新選組屯所後,你就向門衛們展示這張紙,他們會放你們進去避難的。”
古牧吾郎伸手接過,看了一眼後將其收入懷中:
“橘君,多謝你的禮物!”
“不客氣,隻不過是舉手之勞。”
“我會好好收藏的。”
“彆收藏啊!倘若真遇到危急時刻,可一定要拿出來使用啊!”
在又跟這對夫婦寒暄幾句後,青登便領著總司離開了——正事要緊,他們還要接著勘察京都街町呢。
總司竟還有點不舍,眼巴巴地看著那盤還未吃完的和果子,一臉憂鬱。
得虧古牧婦人在分彆之際,說了句“我之後會寄些和果子給你們的”,這才讓總司轉陰為晴,重新露出笑容。
——之後多派些人手去保護古牧夫婦的和果子鋪吧。
青登心中這般暗忖。
姑且不論自己與古牧夫婦的交情,哪怕隻是為了阿舞,他也不能坐視對方蒙受苦難。
阿舞跟他們可親了,尤其是古牧夫人,她一見到阿舞就會立即撲過去,熱烈地抱緊對方,而阿舞也會熱烈地反抱回來。
為了不讓阿舞日後傷心、難過,青登樂見古牧夫婦的和果子鋪變為全京都最安全的地方之一。
……
……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京畿諸藩之外,還有尾張藩、越前藩等其餘地方的大藩派兵參戰。
隨著各藩部隊陸續抵達京都,京都郊外已集結一支規模驚人的大軍!
據統計,站在幕府一方、派兵參與此戰的藩國分彆有——
秦津藩、會津藩、薩摩藩、尾張藩、彥根藩、桑名藩、備前藩、因州藩、出石藩、築前藩、越前藩、大垣藩、鯖江藩、仁正寺藩、園部藩、膳所藩、小田原藩、鬆山藩、小濱藩、龜山藩、郡山藩、津藩、宮津藩、蓧山藩。
共計24個藩國。
合計兵力:三萬!
三萬戰兵……在封建年代的日本,這已是了不得的大軍團!
當然,長州也不是吃素的。
在“八月十八日政變”後,為了抵抗幕府和西方列強,長州一直在以“總體戰”的思維來積極備戰。
經過大半年的戰爭準備,他們已積累了足量的物資,動員了能夠利用的所有兵源。
隨著久阪玄瑞的一紙令下,這大半年來所籌備的一切人力、物力,統統押上賭桌!
全藩的武士、農兵,外加上自外地來投奔的尊攘誌士,全部上陣!
合計兵力:一萬兩千!
時間流逝……
終於,8月16日,長州出兵了!
12000大軍兵分三路。
家老福原越後率領3000人從三田尻出發,沿瀨戶內海東上,前往京都以南的伏見。
家老國司信濃率領3000人擔任第二軍,前方京都西麵的嵯峨天龍寺。
家老益田右衛門介率領6000人的主力從山口出發,擔任第三軍,前方京都西南麵的山崎。
長州的戰略意圖很明顯——自西、南、西南三麵包圍京都!
*******
*******
求月票!求推薦票!(豹頭痛哭.jpg)
PS:在史實裡,“禁門之變”中的長州軍的規模其實小得很,總兵力才1200,本書的作戰規模純屬誇大。
不過,在本卷初就已明確說明西國諸藩都在努力備戰、爆兵。史實的長州是倉促出兵,所以兵力少;本書的長州是早有準備,所以兵力多。很嚴謹!(豹直氣壯.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