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眼跛腳的獨特形象,外加上神機妙算的本領,使得他被傳說為是“山本勘助的再生”。
山本勘助乃戰國時代的名軍師,他也是瞎了一隻眼、廢了一條腿。
《甲陽軍鑒》屢次提及山本勘助,因築城而得任用,被武田信玄視為左膀右臂,以“日取戰法”戰勝村上軍,設計出“啄木鳥戰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但《甲陽軍鑒》一書錯誤甚多,山本勘助名字又不見於其他記載。
所以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山本勘助”這號人物,實在存疑。
不管怎樣,從《甲陽軍鑒》開始,山本勘助就在各種傳言裡活躍。
後世的家們、劇作家們不斷給他加戲,都快把他吹捧成張良、諸葛亮般的存在了。
久而久之,人們甚至都遺忘山本勘助可能隻是一個虛構人物,其“鬼才軍師”的形象漸漸深入人心。
伊地知龍右衛門居然能被稱為“山本勘助的再生”……可見他在薩摩軍中的人望。
伊地知龍右衛門話音剛落,西鄉吉之助就側過腦袋,一臉不悅地看著他:
“伊地知,你太失禮了。”
“未獲安藝大人的應允,你怎可擅自發言?”
伊地知龍右衛門聞言,趕忙低下頭,作慚愧狀:
“抱歉,是我失禮了。”
青登深深地看了伊地知龍右衛門一眼。
如果能夠一直與薩摩藩保持盟友關係,還則罷了。
可若是未來跟薩摩藩交惡了,那此人將是不容小覷的大敵!
因此,青登默默記住其相貌——他日與薩摩開戰時,可以將其畫像傳遍全軍,避免砍錯腦袋。
“沒關係,今次的會議並非我的‘一言堂’,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
青登大度地擺了擺手後,正色道:
“伊地知君剛剛說得很好。”
“長州的道、義、謀、武皆輸吾等!豈有不敗之理?”
簡單地給現場眾人鼓了把勁兒後,青登稍稍前傾身子,俯瞰地圖。
“現在,我要公布我的作戰計劃了!”
此言一出,現場眾人自然知道本次會議的重點內容來了,統統來了精神,忙不迭地探過身子,簇擁著地圖,屏氣凝息,不敢有分毫玩忽。
“賊軍的動向已很清楚。”
青登一邊說,一邊熟練地在地圖上擺弄兵棋。
“他們打算自天龍寺(西)、山崎(西南)、伏見(南)三麵包圍京都。”
“既如此,我們的戰法很簡單。”
“集中精銳戰力,先滅他一路!然後逐路擊破!”
他說著將一把兵棋放在標識著“伏見”的位置上。
“開戰首日,先消滅伏見方向的賊軍,隨後向北迂回,將殘兵往山崎方向趕。”
“第2日,擊破山崎方向的賊軍,接著再繼續將殘兵往天龍寺方向趕。”
“等到第3日時,集合全部戰力,徹底擊潰苟存在天龍寺的所有敵人!”
“3天之內,驅逐賊軍!”
語畢,青登抬起腦袋,環視全場,問道:
“你們有何想法或意見?”
鴉雀無聲……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麵麵相覷、目目相看,就是沒人說話。
事實上,這份作戰計劃是青登與西鄉吉之助、鬆平容保、土方歲三等人經過反複協商後,共同探討出來的成果。
換言之,在正式對外公布之前,這份作戰計劃就已經獲得了秦、會、薩三藩首腦的認同。
因此,“對外公布計劃內容,征詢意見”的這一環節,隻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
大佬們已經事先開過小會了,都很讚同這份作戰計劃,你們這些小角色有何資格提意見?
青登並不認為這些酒囊飯袋能夠提出什麼充滿建設性的軍事建議。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那些藩軍將領自然是不敢有任何微詞,也沒那個能力提出微詞,統統保持沉默。
眼見無人出聲,青登接著道:
“好,那麼,我現在公布具體的作戰部署!”
“伏見方麵的戰事乃重中之重。”
“若不能如期擊破伏見方向的賊軍,那麼後續的一係列謀劃,也就無從談起了。”
“因此,我將親率新選組的一、六、七、八、十、十一番隊,總計3300人馬,督戰伏見!”
說到這,他抬頭看向土方歲三和西鄉吉之助。
“歲三率領新選組的二、三、四、五番隊,與薩摩軍會兵一處,合計3500人馬,共同對陣山崎方向的賊軍。”
“肥後大人則率領會津軍的2000人馬,牽製天龍寺方向的賊軍。”
“其餘部隊在後方待命,作預備隊。”
藩軍將領們就等青登的這句話!
在後方待命,作預備隊——對他們而言,這簡單的一句話就跟仙樂似的。
他們統統露出如釋重負的神情,大感慶幸。
待在後方,乖乖地當氣氛組,彆來搗亂——這是青登所能想到的對這些廢物的最好安排了。
“歲三,西鄉君,你們將要對陣的部隊,乃是賊軍的主力。”
“你們肩上的擔子很重,務必要小心謹慎。”
土方歲三咧了咧嘴:
“正合我意!”
西鄉吉之助微微欠身,高聲道:
“安藝大人,請您安心!吾等定當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天龍寺方向和伏見方向的賊軍都隻有3000人。
而山崎方向的賊軍,卻有足足6000人,占了賊軍總兵力的一半。
青登分給土方歲三的兵力是1500人。
薩摩軍的兵力則是2000人。
二者會兵一處後,也隻有3500人。
3500與6000……顯著的兵力差距。
雖說長州軍中肯定有不少人是純湊數的,但多加小心準沒錯。
事實上,青登耍了個小心眼——不讓薩摩軍單獨行動,強令西鄉吉之助與土方歲三攜手作戰。
之所以如此,便是為了監督薩摩藩,免得這株“牆頭草”暗中搞事。
就在昨日,青登偷偷聯絡土方歲三,讓他看緊西鄉吉之助。
從少年起就混社會,見慣人心險惡的土方歲三,自然清楚青登的用意,於是鄭重點頭,口中道“交給我吧”。
既要避免那些酒囊飯袋拖後腿,又要謹防非常能打卻不太忠心的盟友使壞……青登這個“軍團長”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啊……!
公布完詳細的作戰部署後,青登將方才的問題又問了一遍:
“你們有何想法或意見?”
場景重現,無人出聲。
青登見狀,也不含糊,當即衝外喊道:
“拿酒來!”
不消片刻,候立在外的侍者們捧著幾瓶美酒與大量酒杯,快步走了進來。
侍者們就像是事先排練過一樣,有條不紊地將酒杯分發給現場眾人,然後給每隻酒杯都盛滿酒水。
待諸將都領到酒水、侍者們儘皆退去後,青登端著滿滿當當的酒杯,站起身來。
眼見總大將起身了,在場眾人不敢怠慢,忙不迭地跟著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