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護道神功
數日後,無量玉璧,瀑布之下,陸原盤膝而坐,閉目凝神。
這一刻,陸原以人心感天心,雖已閉眼,天地萬物無不落入心湖當中,如觀掌紋。
下一個,微風起,水波皺,水潭中,三隻遊魚競相追逐,活潑靈動;晴空下,十六片樹葉隨風而落,即將撒入潭中。
“噌!”
就是這一刻,陸原雙目一睜,眼中精光一閃,手捏指訣,做彈指狀,無聲無息之間,水麵上發出“啵啵啵!”三道響聲,水潭裡的三隻遊魚肚皮一翻,浮出水麵。
這三指,認穴定位之法,來自一陽指,無聲無息之能,則來自無相劫指,陸原小試身手,輕鬆將三尾遊魚擊殺。
這還沒完!
下一刻,陸原單手虛虛一抓,長劍出鞘,直接落入他掌中。一劍橫空,一式“橫江飛渡”,整個人落入水潭,將潭水一分為二!
隨後,“一花一界”劍光化影,霎時間十六道劍影掃過水潭,將片片落葉精準的斬成兩段!
最後,“回頭是岸”點中潭中礁石,再次借力,下一刻,便落回到原來位置,還劍入鞘。
與此同時,一分為二的落葉才緩緩落入潭中,隨波逐流,在水中飄蕩。
隔空控物的功夫是少林七十二絕技裡的“擒龍功”,而那三招劍法,則都是“達摩劍法”裡的妙招。
半月閉關,陸原不斷彌補自身短板,練成數門進可攻,退可守的殺伐武功,終於可以將一身百年真氣的威力,完全發揮出來。
陸原大手一揮,將三尾遊魚從潭中裹出,今日的午餐還是烤魚。
潭邊,陸原一邊烤魚吃魚,一邊想著:“一陽指、無相劫指,一拍兩散掌已經完全純熟,擒龍功算是入門,達摩劍法嘛,還有兩式妙招‘我佛慈悲’和‘金剛伏魔’隻練其形,不解其意,還行吧。”
不過半月光陰,就練成了數門少林絕技,若是讓少林寺的高僧知道,一定會目瞪口呆。
至於陸原說的那兩式劍招,就像是“玉璧仙蹤”之於無量劍法,乃是達摩劍法之精髓,立意高深,練不純熟,也是正常。
這些武功裡,陸原對達摩劍法最是上心。越是修煉達摩劍法,陸原越是對自己先前讀過的佛門義理感觸頗深。
天龍世界裡的掃地神僧曾經說過,少林七十二絕技不能同修,蓋因每一門少林絕技,都要有相應的佛法化解其戾氣,否則早晚會精神錯亂,走火入魔。
原本陸原以為,這隻是托詞。真實原因,是少林絕技各不相同,修成內力或剛或柔,或曲或直,風格迥異,一旦兼修多門絕技,這些屬性各不相同的內力,在體內互相衝突,兼修越多,衝突越深,這才會導致修煉者,走火入魔。
隻是在他精研達摩劍法以後也發現,掃地僧之所以這麼說,是他的精神修持已經到達了更高的境界,修武的最後,總是要修心,心靈圓滿,方能沒有破綻。
從這個角度看,佛法與少林絕技絕對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如無相應心境,強練七十二絕技,根本無法發揮這門武功的真實威力。
如此看來,掃地僧不僅內力精深,其武學境界也是圓融無暇,不愧是天龍八部世界的武道天花板。
至於現在的陸原,論內力真氣當可冠絕天下,但論精神修持,則遠不如掃地僧,真要動手,估計隻能維持不敗,想要戰而勝之,屬實不易。
“武功已入瓶頸,該去蘇州了。”陸原心道。
想要心性圓滿,就要走出自己的路,需要師法天地,博采眾家所長。如此一來,蘇州曼陀山莊“琅嬛玉洞”裡的藏書,就成了陸原的下一個目標。
……
出大理,陸原一路北上,出了大理國境,隨後折道東行,又行了二十餘日,這一天終於到了蘇州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