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拿著糖葫蘆的鄭之南趁著這會兒下起雪的天和淩崇說了要給家裡蓋個炕的建議。
炕這東西,淩崇是知道的,鄭家莊有些家裡,也會盤炕,這個東西費柴,加上有些房子使用的房屋材料不好,比如說用木材建房子就不適合盤炕,村裡隻有少數人家才盤炕,他不畏寒,所以沒弄這東西,但現在鄭之南如此怕冷,他自然沒有不應的。
鄭之南聽到淩崇應下,說是要去請會做這個的工匠過來弄,鄭之南便攔了下來。
“我會,你要是會乾工匠的活兒,我就給你說,你來蓋。”其他人家的炕他知道,太簡陋,他想加工一下,到時候和廚房通著,廚房裡晚上做完飯,家裡的炕就熱乎乎的,不用一天到晚的熱,晚上回家不冷就行,這樣不用特意單獨再用一份柴火。
淩崇看一眼神鄭之南說“好。”
淩崇倒沒有懷疑鄭之南怎麼會工匠才會的活計,因為在他眼裡,鄭之南很機靈聰明,有些東西彆人不會,他可能看一眼就會了,在他眼裡,鄭之南不僅僅是機靈聰明。
何況蓋個炕其實很簡單,又不是蓋房子,複雜一點。
既然要蓋炕,淩崇就去買了材料回來,鄭之南讓淩崇特意砸碎了一塊大石頭,把碎石摻到裡麵拌泥漿,這樣會更牢固一些。
一般的炕都是洞炕和花炕,鄭之南要做的炕是空心炕。
這個時候的炕,但並不完美。
鄭之南的這個空心炕是從洞炕和花炕上優化的設計,這樣內部空間會比另外兩種大,不容易被煙火灰這種東西堵住炕道。
如果鄭之南這會兒有百度,查一下後就會知道,空心炕這種炕已經在現代某些習慣用炕的農村普及了,另外兩種炕早已被淘汰掉。
本來鄭之南沒想過淩崇有紙筆,特意拿來一根棍在地上畫給淩崇看設計圖案,然後畫到一半,淩崇回屋裡,再出來,手裡就拿來了紙筆。
鄭之南在這個世界因為家庭原因是不會識字的,但畫畫圖不礙事。
鄭之南看到淩崇將紙張放在自己麵前,還給自己研磨,對他說“你會寫字”
淩崇說“雖然除了名字,家在何方,家人是誰,已經不記得了,但日常一些東西還是記得的,字也是看顧大夫寫方子時慢慢想起來,拿著筆,想寫時,自然就出現在了腦海裡,知道怎麼寫,怎麼念。”
鄭之南一臉羨慕的說了句真厲害,接過淩崇遞來的筆開始畫圖。
興許是看到鄭之南很向往讀書寫字,淩崇心裡有了一個打算。
雖然這個打算是鄭之南故意表露出來,讓淩崇往“他想讀書寫字”這方麵想。
鄭之南把圖紙畫給淩崇,淩崇會做木工的活計,圖紙上的東西不用鄭之南多講,他就看得懂。
有了圖紙就開始乾活。
因為這個時候還沒有磚頭,做炕主要的材料是土坯和黃土泥,鄭之南在這個基礎上讓淩崇加入了碎石子還有水泥,水泥是鄭之南用土辦法,用石灰石和粘土作為原料,然後磨細作成生料,燒製成熟料加入石膏,磨成細粉而成。
雖然土,也沒有現代社會的水泥種類多,製作精細,但也比純粹的土坯和黃土泥要好。
這個時候大部分都過完了年,也都閒了下來,搞好材料後,淩崇特意青睞顧大夫的兒子顧易來幫忙盤炕。
顧易鄭之南是第一次見,和顧大夫差不多高,有些黑,為人比較憨厚,盤炕看似比蓋房子簡單,但是活兒也不少。
淩崇和顧易做了十來天才盤好,這十來天顧易除了要做農活,就是來給淩崇盤炕。
淩崇自然不是讓人家白來幫忙,送了幾張上好的獸皮還有新鮮打來的獵物,他知道給錢,按照他和顧家的關係,顧易肯定不會要,要了顧大夫也會讓顧易送回來,索性給最實際的,這樣顧大夫也不會說什麼。
炕的一頭連著煙囪,一頭連著廚房的灶台,這樣不用單獨搞一個灶台燒,做飯的時候把炕燒暖了,可比晚上躺到冷冰冰的床上舒坦多了。
這事兒忙完後,鄭之南已經和淩崇在一起一月有餘,這一個月,吃得好睡得好,之前瘦回去的肉也漸漸長了回來,加上曬太陽的緣故,皮膚也沒之前那麼蒼白無血色了。
整個人都肉眼可見的變得精神健康。
盤炕的事兒忙完,淩崇買了許多草紙和紙筆,還有一些基礎的書本,把這些放到鄭之南麵前,才對他說打算教他讀書寫字。
“你要教我識字寫字”語氣故意表現出驚喜。
“嗯,你想學嗎”
當然想學,不學的話,往後表現出自己會認識字,要怎麼解釋
鄭之南立即就點頭應下,此時,外麵光禿禿的樹枝上終於有了嫩芽,春天了。
窗戶的裡麵暖暖的炕上,鄭之南和淩崇的麵前多了一張小長桌,桌子上放著紙筆,雖然紙不是什麼好紙,但練字剛剛好。
淩崇說“練字不需要太好的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