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前朝的消息傳到了後宮。
皇後娘娘正在與孟夫人說話。
孟夫人驚詫地半晌回不過神來,直到內侍離開,她才倉皇地看著徐皇後。
徐皇後倒是顯得十分鎮定,吩咐女官退下之後,淡然地看著孟夫人。
那淡然的神情中夾雜這一絲的威嚴。
孟夫人知曉皇後娘娘這是動怒了,她急忙起身賠禮“娘娘,都是我們沒做好,沒想到謝良辰有備而來,之前絲毫沒有透露”
既然是有備而來,自然不會告訴旁人。
徐皇後道“坐下吧,說到底徐家是我的母家,我隻有這一個弟弟,無論到什麼時候,我也不能不管徐家,你也不必這般緊張。”
看著皇後娘娘端起茶來喝,孟夫人小心翼翼地回到椅子上坐好“為何這麼快就將封賞定了下來”
“之前沒有定下來,是樞密院沒有商議好,也是因為朝中沒有人盯著這樁事,”徐皇後淡淡地道,“如今有人議論陳家村,而且都是讚許之聲,自然不能再拖著。”
皇帝一向順應民意,更何況陳家村有功勞在先,隻能說無論是謝良辰還是宋羨,都做得很好,讓人拿不住錯處。
謝良辰這個在鄉間長大的廣陽王之後,沒有經人提攜,自己就留給旁人一個深刻的印象,借由蠟箋和毛氈贏得了名聲。
孟夫人緊緊地抿著嘴唇“不過再怎麼說,陳家村和謝良辰也隻是商賈而已,就算現在被封為郡主,日後也應該掀不起什麼風浪,說到底能不能賺銀錢,還不是朝廷說了算”
徐皇後沒有說話,眉眼間的神情更肅穆幾分,隻有孟夫人這樣的人才會覺得這是蠟箋和毛氈的事。
蠟箋、毛氈隨便什麼東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謝良辰那份心思,戰事才結束了不久,就為八州的百姓找了一條出路。
徐皇後道“朝堂上下都在議論要如何賑濟八州,這你應該知曉吧有了蠟箋和毛氈在先,你說宋羨接下來會怎麼做”
孟夫人順著徐皇後的意思,想到了一些。
徐皇後接著道“不管朝廷給多少米糧做賑濟,也不是長久之計,若真的想要扶持八州之地,不如在八州買官紙,有官紙在前就能開設更多紙坊,紙坊多了,百姓可以私營小紙坊做蠟箋這樣的上等紙箋。朝廷也需要那些抗寒的毛氈,榷場一開,就能買到更多的毛皮,再加上八州本就適合牧羊,這樣一來提及皮毛貨物,就能想到北方的幾個州。”
不需要徐皇後再說下去,孟夫人全都明白了,這可比要一些賑災糧更長遠。
“宋羨可不傻,”徐皇後長長地舒一口氣,“他娶謝良辰自有他的用處。”
孟夫人整個脊背發寒,完全不能將徐皇後口中的謝良辰與她見到的重合在一起。皇後娘娘是不是太抬舉謝良辰了
就算陳家村做出這些東西,想到這個主意的人也定然是宋羨。
不過到底是宋羨還是謝良辰又有什麼關係皇上已經賜婚,如果沒有意外,這兩個人很快就會成親。
徐皇後說了太多話有些倦了,她揮揮手道“回去吧”
徐皇後看著孟夫人離開的背影,眼睛微微眯起。她還沒見到謝良辰,但現在卻想起了身邊人如何說起廣陽王妃的。
廣陽王妃很受百姓擁護,在屬地時做了不少實事,一個女眷卻能帶著文士編撰書籍。
現在謝良辰做的事與廣陽王妃有異曲同工之處。
像,是真的像。
陳老太太正在院子裡曬太陽,今日是難得的好天氣,陽光灑在身上暖洋洋的,讓人一時忘記了如今是冬日。
不過,陳老太太還沒舒坦一會兒,就聽高氏來道“大娘,朝廷來人了,說是要封賞姐夫、良辰和陳家村,來了不少人,送了衣服,還要打掃庭院,一切準備停當之後,我們就要去前院接旨。”
陳老太太從椅子上起身,看著又驚又喜的高氏“慌什麼不是早就知道會有今天”她早就說過辰丫頭那是“夫人”命,郡主比夫人還富貴,她說錯沒有
高氏道“知道是知道,見到了哎呀看著野豬在山裡跑和將野豬肉吃到嘴裡能一樣嗎您說是不是”
陳老太太背著手老神在在“哪裡不同”依她看就差不多,一個醒著吃,一個做夢吃。
說不得之後還有喜事呢,高氏偷偷笑著,她在前院聽到姐夫和辰丫頭商量,明日想要為陳老太太請封誥命。
真的求來了,看大伯娘還能沒事人似的不
陳老太太向前走,高氏聽到老太太腰間傳來聲響,立即壓低聲音道“大伯娘,一會兒換新衣服的時候,彆忘了將腰間的錢袋子拿下來,您這一走路就響個不停。”
陳老太太挺直脊背“怎麼嫌棄老太太的錢袋子101nove.comenter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101nove.comenter,,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