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詳笑了笑,說道:“這說明對方的目的,根本就不是拉盤,而是建倉啊!”
“我說呢。”周堪明白了過來,“不過‘證券’乃至整個‘大金融’板塊,好像這個時候,還沒有形成一致性的預期吧?這股主力資金,這個時候大手筆的增倉、建倉,是不是早了一些啊?“
徐詳回應道:“市場‘大金融’這條線的投資邏輯和行情預期強弱,其實是跟著市場‘牛市預期’走的,市場的牛市預期越強烈,那麼‘大金融’這條線的未來行情預期就越強烈,越有行情持續爆發的可能。
而市場牛市預期越弱,那麼‘大金融’這條線的投資邏輯和行情走勢,就會越弱。
之前市場走勢在沒有突破2500點之前,大家都以為滬指,乃至整個市場行情走勢的底層邏輯,還是市場大箱體震蕩區間內的反彈走勢。
如今,滬指完美突破了2500點,且兩市成交額,也在持續突破。
這樣的情形下,‘牛市預期’自然會越來越強烈。
特彆是滬指在突破2500點之後,這麼多天了,其指數依然是高位震蕩調整後,又繼續刷新年中新高的突破走勢。
以技術麵分析來說。
這樣的指數走勢,就是大家預期之中,最強的一種形態走勢。
且市場成交額,不管是在震蕩調整走勢裡,還是在指數繼續向上突破走勢裡,一直在遞增,這就是非常良好的良性循環走勢了。
如此局麵下,在市場牛市呼聲,越來越強烈的情況下。
市場‘大金融’主線被場內外的主力資金關注,證券板塊被大基金迅猛激進建倉,也就不奇怪了。
不過,市場內外,廣大投資者群體。
這兩年,被‘大金融’這條投資主線收割得有些慘烈,且怨言頗深。
這也導致了‘大金融’這條投資主線裡,套牢盤極為沉重,一致的預期局麵和持續行情走勢,也很難形成。
再加上整個‘大金融’板塊市值體量很大,流通盤巨大。
需要抬升這條投資主線,所需要的市場增量資金實在太多,所以也必然導致這條大主線,在市場牛市預期沒有形成一致性預期局麵的前提下,縱然有大體量的主力資金主動介入,也是很難形成持續性的行情走勢的。
之前不管是證券,還是銀行、保險板塊。
在‘牛市預期’預演下,也不是沒有大體量的主力資金關注、介入。
但都沒有形成持續性的行情演變,更沒有取代‘基建’、‘軍工’兩大市場核心熱門主線,將投資者的目光和預期方向,全部聚焦到這上麵來,就是因為這些原因。
而也就是因為這些因素製約。
很多市場內外的主力機構資金群體,就算知道市場的預期在逐漸變好,但為了持續跑贏大盤指數,也沒法在‘大金融’這條主線沒有一致性預期支撐的情況下,把主力倉位調整到這個方向上來的。
至於當前這股介入到證券板塊的主力資金……入場時機是不是早了一些?
我覺得可以分兩方麵看待。
第一,得看今天收盤後,市場投資情緒,有沒有向‘大金融’主線,以及證券板塊聚集,看情緒反饋如何。
第二,得看明天、乃至後台,證券板塊的走勢如何。
如果證券板塊,在這輪主力資金介入之下,有了行情的延續性,那就很值得注意了。
在市場‘牛市預期’越來越強烈的氛圍下。
單以未來預期而論,證券板塊,乃至整個‘大金融’主線板塊,都是具備行情爆發潛力的,隻是這種預期什麼時候能夠徹底推動這條主線的行情進行暴動,什麼時候市場情緒會全麵聚焦到‘大金融’這條線上來,誰也無法知道,也沒法預測。
在一段主線行情上。
介入得太早,會浪費很多市場機會,會造成資金的時間成本高企。
介入得太晚,則又會導致持倉成本太高,難以應對市場走勢的行情波動,無法堅定的持倉,更無法重倉持股待長。
所以,在擇時上,我們還是要謹慎判斷,仔細觀察盤麵才行啊!”
周堪聽見徐詳的這番分析,點了點頭,說道:“老大說得對,不過我覺得當前市場核心主力資金,以及滿場活躍資金群體,依然還是聚焦在‘基建’、‘軍工’兩大行業主線,以及‘亞歐經濟帶’、‘央企國企改革重組’、‘新時代路上、海上絲綢之路’幾大核心概念題材主線上的。
根據最近幾日,乃至市場滬指突破2500點之後的走勢來看。
市場這幾大主線的資金沉澱和資金量能活躍度,一直在持續走高,同時,相應核心股票的股價,也是量價齊升。
再加上這幾大核心主線的投資邏輯,以及未來預期仍在。
市場在這幾大核心主線方向上的投資情緒、投資信心,也還在加強。
還有就是場外增量資金的入市,兩市兩融餘額的遞增,賺錢效應的蔓延……等等一係列市場表現,目前都還是圍繞著這幾大核心主線在展開的,看不到市場核心投資主線切換,乃至高低切換的跡象。
反而是這幾大核心主線,明顯已有了全麵主升的跡象。
我估計,這種局麵下……
諸如證券、保險、銀行這樣的‘大金融’主線板塊,以及其它傳統主線領域板塊,乃至中小板、創業板方向上的‘科技成長’投資主線,都是很難分散聚集在這幾大核心主線上的主力資金的。
除非‘基建’、‘軍工’兩大行業主線,以及‘亞歐經濟帶’、‘央企國企改革重組’、‘新時代路上、海上絲綢之路’幾大核心概念題材主線的基礎投資邏輯動搖,或者說這幾大核心主線的行情走勢,已經全麵被大幅炒高到能夠完全對應未來的預期,無法再展現出強勁的集體賺錢效應。
那麼,到了那個時候。
可能市場的活躍資金群體,以及持倉的主力機構群體,才會逐漸從這幾大核心主線進行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