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頓島?你是斯坦頓島人?”
“耶,我在那裡高中畢業。”
在保羅·紐曼的導演處女作“玻璃動物園”的首映式上,所有好萊塢在戛納的電影人,都來捧場。這是僅有的兩部參加金棕櫚獎競爭的好萊塢電影之一。
保羅·紐曼又是這次來戛納的,好萊塢最大牌的明星。不管是羅納德,米納罕·戈蘭,還是伊麗莎白·泰勒,都來參加。為好萊塢的電影爭一爭麵子。
昨天晚上,髪國導演莫裡斯·皮亞拉的參賽電影“在撒旦的陽光下”獲得了所有歐洲嘉賓的全套正裝禮儀出席的力捧。
這兩部電影,都是名著改編,都是著名演員轉行導演的作品。但卻代表了兩個相反的價值取向。
“玻璃動物園”是百老彙好萊塢接續的戲劇傳統,注意講故事的技巧。而“在撒旦的陽光下”則接續了髪國新浪潮的跳切,非敘事,重情緒的傳統。
作為獲獎呼聲比較高,又有很多相似之處的兩部電影,保羅·紐曼很希望能夠贏得競爭。戛納的金棕櫚由評委會決定,但是這些明星的造勢多少會影響一些評委的觀感,而且很多人都和評委私下有私人關係。所以保羅·紐曼和夫人喬安娜·伍德沃德一起和所有來賓都聊起了這部電影。
“我和喬安娜,在剛結婚的時候,就在斯坦頓島的北端買了一套房子,我們在那裡渡過了人生中最美妙的幾年。”紐曼聽說羅納德是斯坦頓人,頓時來了興趣,和他聊起了自己結婚後的一些生活。
“啊,那裡現在已經是旅遊景點了。很多人坐輪渡從曼哈頓島斯坦頓島,專程去看你們的故居。”羅納德聽凱倫姨媽說過這事。
“啊……哈哈哈哈”,紐曼很高興的回憶起了哪所房子,那時候紐曼剛剛開始上路,錢不多,還是夫妻倆湊錢買的。“你不知道,我當時有開心,和喬安娜結婚,就好像倒立一樣。天啊,她那時候是高高在上的明星,我隻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演員。”
說起往事,紐曼深情地和夫人一吻。
“那時候我覺得保羅不太會演戲,但是長得很帥,這樣便宜我了也不錯。”喬安娜·伍德沃德和開起了老公的玩笑。這次紐曼導演請她來演田納西·威廉姆斯這個美國最著名的劇作家的自傳性作品裡的母親角色,當真過足了戲癮。
“哦,我當時就覺得她是我見過的最棒的女性。”
兩人是好萊塢的模範夫妻,結婚後一直伉儷情深,也沒有出過任何緋聞。
……
“你覺得他們的電影能贏嗎?”看完電影以後,羅納德問身邊同來的米納罕·戈蘭。
“是部好電影,不過我們加農炮的‘羞澀的人’也不差。安德烈的導演功力還是很受歐洲人的認可的,再加上女主角芭芭拉·赫希剛演過伍迪·艾倫的‘漢娜姐妹’,髪國人對他很認可。”
米納罕答非所問,不過羅納德還是聽明白了。好萊塢參展的兩部電影,他還是更看好自己公司製片的“羞澀的人”。導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雖然現在不再有蘇維爾聯盟的國籍了,但是在歐洲還是受到歡迎,而評委會裡聯盟國籍的評委,也不太會為難他。
“髪國人的‘在撒旦的陽光下’怎樣?”羅納德又問。
“他們已經有20年沒有得過戛納的金棕櫚的,想必今年也不行。”米納罕覺得髪國電影已經全麵的落後了,再也不複當年新浪潮引領世界潮流的氣勢。
……
“那他們的機會更大吧”,回到酒店以後,羅納德和經紀人理查德也討論了一下金棕櫚的歸屬,“今年是戛納40周年的生日,把金棕櫚留在髪國還是很應景的。金棕櫚的歸屬,評委會主席伊夫·蒙當就是髪國人。”
“你這麼說也有道理,我對這些評獎的玩意確實不懂,那些髪國電影我看得都要睡著了。好在我們已經完成了在戛納應儘的義務,就要回國了。”羅納德抽空看了不少戛納的參賽電影,說實話好看的不多。
歐洲的電影總是給人一種導演個人色彩過於強烈的感受,普通觀眾看這些電影,很可能不懂他們在表達什麼。
比如那部“在撒旦的陽光下”,講述一個神父,一個鄉下少女,在二十年代遇到魔鬼上身的故事。
彆說羅納德看不太懂導演想要表達的“深層內容”,現場去看首映的觀眾也不明白。
身穿燕尾服,打著領結的嘉賓,看到一半的時候,已經在吹口哨,跺腳表示抗議。最後電影放完,一半多的觀眾都已經離席。
“你接受參訪的時候,可彆這麼直接。”理查德提醒羅納德在接受戛納的媒體參訪的時候,不要把貶低髪國電影人的態度表現的這麼明顯。
“我沒有這麼傻。”
這次為了推銷“辣身舞”,羅納德也找了媒體來接受這種有特殊目的的采訪。為了對方能夠說自己的電影的好話,當然不會讓髪國媒體不開心。他們正等著20年後,金棕櫚重新回到髪國人的懷抱呢。
“耶,我很喜歡這部電影,這是我第二次帶舞蹈電影來戛納首映了。
我很喜歡髪國,很喜歡髪國電影的曆史,特呂弗先生的‘日以作夜’,是我最喜歡的關於拍電影的電影。
是的,髪國的演員都很有特點,我期待和她們有一天能夠合作
……”
每個媒體,羅納德大概給10分鐘的時間,反正每次的問題,和回答都一樣,也不廢什麼腦子。
針對20多家媒體,每次都要充滿熱情的微笑,就算對方提出的是非常愚蠢的問題,自己已經是第20次聽到,也要當作是最好的問題,注視這對方的眼睛並加以誇獎,然後再把無聊的標準答案重複一邊。
“這屆誰能得金棕櫚?那可要看評委會的意思了。我個人最喜歡保羅·紐曼導演的‘玻璃動物園’,和康查洛夫斯基導演的‘羞澀的人’。
都是好萊塢的電影,那當然,我是阿美利加人嘛,哈哈哈。”
“我在昨天‘在撒旦的陽光下’的首映上看到你了,羅納德導演,你好像睡著了,是不喜歡那部電影嗎?”
到了最後幾家媒體采訪的時候,羅納德突然聽到了一個稍微出格的問題。他看看對方記者,是一個瘦弱陰鬱的男人,但有一雙執拗的眼神。
“我想我可能是走神了。其實沒有不喜歡,我不否認,相比今年戛納參加競賽的,髪國的這些電影,我更喜歡前幾年高蒙出品的‘初吻’,還有特呂弗那些電影,也許對我一個阿美利加人來說,更容易理解有成型的故事。”
羅納德柔和但堅定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你說的對,我就是不喜歡那部“在撒旦的陽光下”。再說了,又不是我一個人看得想睡覺。你們髪國的嘉賓,自己也抗議那電影太無聊了。
然後他又強調,我對髪國的導演和演員還是很喜歡的,隻是不喜歡這種故弄玄虛,扯上宗教,魔鬼,人性這些高深概念,但是不好看的玩意。
“你說你喜歡特呂弗的電影,是不是隻有對他那種資本投資的電影才感覺喜歡。和他一樣的新浪潮電影導演,戈達爾拍的那種左翼電影,沒有資本參與,隻為民眾拍的電影你就不喜歡?”
“喔……”羅納德一挑眉毛,怎麼來了這麼個記者。
羅納德悄悄翻了翻桌子上的名片,是個左翼的全國性報紙,人道報。再看那雙執拗的眼睛,羅納德知道肯定碰到了那種偏執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