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到嗣子的人選問題。
他認為:李卓航這是有意選李天華為嗣子,撇開李天明。相中李天華也是權益之計,因為李天華今年才四歲,比李天明小許多,總要十幾年才能擔起事。這期間,江氏若能生出兒子更好,若實在不能,再過繼。
李卓遠的不平無以言表。
這不平又無法訴諸於口。
選誰為嗣子,並不由他定!
李卓然卻不這麼想,覺得李卓航是看重他的抱負,才花銀子栽培他,期待他成為李家未來官場上的助力。
他不禁誌得意滿、意氣風發。
李卓航將李卓遠的譏諷、李卓然的興奮都看在眼裡,神情淡然,並不解釋——他幫助李卓然考秀才,並非為了李家,否則他自己下場取功名更容易。
他一向對族人秉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態度,針對他們各人的特點和能力安排任用。
李卓然除了會念“之乎者也”,對經商一竅不通,叫他在商鋪裡做事,不過混日子罷了;若能考個秀才,謀一個學館的差事,加上秀才每月的廩餼,生計便有了著落。
李卓航原本也不想管他的,覺得他念了這麼多年書,連個秀才也考不上,就算有才也不是科舉的料。科舉有既定的規製規範,一些才學卓著的學儒也不能適應。然昨天見了他兒子李天華,覺得十分聰慧,擔心做父親的高不成低不就,會誤了對孩子的栽培。——李天華的奶奶偷雞腿給他吃,又撿田螺煮給他吃,可見日子拮據。李卓航心一軟,今天便多了一嘴,明是幫李卓然,其實為了李天華。
至於過繼李天華,他可沒想過。
當下李卓航問:“諸位可還有什麼話”
李卓遠笑道:“沒了,很妥當。”
眾人也都道“沒的問了。”
李卓航揮手:“那散了吧。”
從議事堂出來,許多族人紛紛向李卓然道賀、奉承,仿佛他已經中了秀才、他兒子李天華已經被過繼給李卓航做嗣子,功名富貴齊聚一身,前景大好!
三老太爺和四老太爺屬意的嗣子人選是李天明,因而心向李卓遠那一房,見此情形,不由皺眉。
三老太爺安慰李卓遠道:“這事還沒定,天明還有機會……”
李卓遠忙道:“定了最好。”
三老太爺疑惑地看著他。
李卓遠道:“我舍不得天明。現在好了,就讓卓然過繼。我的兒子可以不用送人了。”滿臉釋然和輕鬆。
兩位老太爺很是敬佩他品性。
四老太爺道:“話雖這麼說,但卓然隻有天華一個兒子,過繼了,他自己身後不留香火了要說等以後再生一個,倘或生不出來呢,那時怎麼辦”
李卓遠道:“也許弟妹已經懷了呢。”
這話更像是說笑。
他看向李卓然方向,眼含譏諷——譏諷李卓然賣子求榮,連身後香火都不顧了。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