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堅證監會,之所以要求投資公司公開委托者的信息。
擔心這不是1次單純的商業行為。
擔心這麼大的1個美利堅公司,而且還是社交網絡公司,最終會被另1個大國所掌控。
其實臉書公司實行的是a、b類的雙層股權結構。
當時石敢為了投資臉書,曾經在這方麵做出過讓步,所以富達投資所持有的臉書股份,都是b類股。
出售價格和分紅上麵雖然和a類股1致,但是董事會的投票權隻有a類股的十分之1。
尤其石敢還決定把所有投票權歸紮克伯格所有,所以美利堅證監會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
因為美利堅證監會在調查霍長孫的投資公司時,還意外發現了1個恐怖的事實。
那就是這家在香江很低調的投資公司,同時還掌握著蘋果和亞馬遜的股份。
尤其是掌握著亞馬遜30的a類股,這就夠要命的了。
弄不好若乾年後,這家在美利堅市值排名前5的科技公司,就得改姓紅色中國。
基於意識形態或是國與國競爭的原因,美利堅證監會直接提出了要求。
讓投資公司公開那個委托人的信息。
否則的話,他們會叫停這次ipo。
作為美利堅有史以來最大的科技公司ipo,要是被叫停的話,影響可就大了,估值1000億美元的生意,霍長孫會如此著急也是情理之中。
事實上,美利堅證監會這種做法,已經違背了商業方麵的規則。
像是這種委托投資的情況,在美利堅多的是。
比如美利堅的猶太人,最喜歡使用委托投資這種方式。
由於曆史的原因,在2次世界大戰之後,猶太人不太敢明目張膽地暴露自己的財富,所以會使用委托投資的方式來經營自己的商業帝國。
又比如歐洲的1些老牌金融家族,從殖民時代就開始的資本積累,說他們是富可敵國,那是看不起他們!
他們的錢可比1個國家多多了,然而在什麼福布斯財富榜之類的榜單上,可曾看到他們的名字?
他們更多的是作為委托人,藏在幕後,他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投資公司,入主同1家企業,外表看起來是不同的公司持有股權,但實際上幕後大老板卻隻有1個人。
所以這種委托投資的情況,雖然有1定的弊端,卻是1種被默許的行為,而美利堅證監會要求富達投資公開委托人身份的事情,真的是有些違反規矩了。
從這1點就能看出來,美利堅的雙標。
真是不當人子!
但即便是這樣,美利堅證監會也要搞明白,這家投資公司後麵站的是誰。
有可能叫停這次ipo就是去1次試探。
犧牲市值1000億美元的公開招募,就是為了查清1家離岸投資公司的底細,也算是下了血本。
同時也表明了他們的決心!
出現這種事情,霍長孫哪怕和石敢關係再鐵,肯定是拿不定主意的。
所以霍長孫接到牛生金風投部門,收到美利堅方麵要求的彙報後。
第1時間地找到了石敢,希望石敢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