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呂建國有過交代,給暫借了那1輛昌河車。石爸就開車先把孩子送回鎮政府。
這時候還是毛爺爺遺留下來的作風,整個辦公區就是小破樓,用來招待人的房間就在辦公樓後麵的1排紅磚房子裡。
招待室隻有兩間,每間房裡有兩張單人床,朱乾事把孩子們安排在兩間屋裡,簡單的洗洗後,就哄著孩子睡下,條件就這樣,今天隻能先湊合1下。
看都安頓好,費天把大師伯、石爸、石敢、還有民警都送上車,看著他們消失在視野裡,就去另1間房子裡守著。
石爸先把大師伯送到以後,也沒有多寒暄,直接開車急急忙忙的趕往孫瑤家。
到了孫瑤家的時候,已經是淩晨1點,孫瑤家裡依舊亮著燈,大門整個都是開著的。
石爸停好車,故意製造聲響,然後就走了進去。
估計裡麵的人也聽到了車的聲音,出來個170左右的男人,石敢認得眼前這個,差點成為自己嶽父的人,正是孫瑤的爸爸。
看著石爸,還有後麵跟著的民警,趕緊招呼人到屋裡坐。
進入屋裡,石敢就看著石媽正坐在凳子上,懷裡抱著已經睡去的妹妹。
孫瑤在堂屋側麵,貼著牆的床上睡覺,屋裡除了孫瑤1家外。
還有1個老頭,老人家頭發有幾根花白,但額頭上的皮膚很是光華,看外表年紀有55歲左右。但石敢知道這老頭今年應該有60大幾了。
老人家也姓楊,名諱在這不寫了,顯得不尊重,以後就稱呼楊老,和石爸師傅楊老爺子分開稱呼。
說這老人家,是個聖人都不為過,這樣的人不能祝福他長命百歲。老人家1身功德無量,願壽比南山不老鬆。
楊老是個治療小兒病症的行家,前世石敢和石妹隻要生病,石媽就帶著去找他。
稱得上是:“1片仁心照萬古,千方妙藥救眾生”。
看病,就是兩根手指在患者手腕上1搭,最多用聽診器聽1下。大多數是給配上,6包兩天計量的藥片,基本上6包藥吃不完,病就好了。
大家彆不信,說什麼感冒就算吃藥,也得7天才能好的話。
中醫用藥講究“效如桴鼓”,你要吃完沒有效果,那準是醫生沒有找對病根。
到石敢穿越前,老人家已經近90的高齡,他老伴怕他太勞累,逢人就說這是個老糊塗,你們也不怕讓他給治壞嘍!
可人心自有1杆秤,還是絡繹不絕的有家長,帶著自己孩子上門求醫。隻要敲門,不管幾點,不管是不是勞累,從來沒有推辭過。
而且老人家那時候,看病不再收費,隻拿基本的藥錢,家裡沒有的藥會給開個方子,其他分文的不取。
可惜因為時代不同,這1身醫術卻沒有1個傳人。
民警直接開門見山,把事情解釋了1遍就趕回去。
因為派出所現在人手緊張,回去肯定還得通宵,臨走的時候把車也開走了。
其實傍晚石媽把孫瑤送過來,然後把事情解釋1遍後,孫瑤爸媽就已經相信大半。
隻是看孩子1直昏迷不醒,才請了楊老過來給看1下。
老人家也是見多識廣,1診脈就知道是怎麼回事,讓孫瑤爸媽不用擔心,讓在家找了根繡花針,拿火消消毒。拿起孫瑤的手,先在虎口上揉了揉,對著食指肚子1紮,孫瑤人就醒了。
等孫瑤清醒後,說清楚怎麼回事,孫瑤媽就給“噗通”石媽跪下來。
現在孫瑤家裡就這1個孩子,可想而知,要是真沒有了這個孩子,1家人會是什麼樣的境地。
事情到這,石媽其實就可以回家去,至於為什麼還帶著石妹在這等著,也是想把這個事有個首尾。
看民警走了以後,石爸還是當著楊老的麵,再1次把這個事的起因詳細說了1遍。
隻有後續怎麼製服人販子的沒有說,這麼說不是為了邀功,而是告訴孫瑤爸媽事情始末,表明自己在裡麵的立場和角色。
在農村這些是很重要的,這麼做也為了防止後續出現問題,被人倒打1耙,當然這樣的事情很少。
聽石爸說完,是他兒子救的自家閨女,孫瑤媽看石敢的眼神立馬就變了,就和丈母娘看女婿似的,石敢心道:要是前世你這樣看咱,咱就滿足你的願望,今生就算了吧!還有個人等著咱呢!
不過楊老聽完石爸的講述,對石敢有些刮目相看,誇讚了1句“有勇有謀,是個爺們”。
兩家人簡單說了幾句,石爸就帶著家人往家走,孫瑤爸媽也算是徹底放下心來。
第2天,星期6。
石敢今天難得沒有去楊老爺子那,昨天已經跟大師伯說過,讓給帶個話,今天休息1下。
早上雖然起的晚,但還是雷打不動的打了1套8段錦。
吃過早飯後,石敢翻出那本3國演義,看到了《呂奉先射戟轅、曹孟德敗師育水》這1段,石敢看的比較入神,沉浸在文中無法自拔,把這1章連續拜讀了好幾遍,看官們可能以為石敢,是被呂布的神射所折服。
毛線,這娃反反複複就讀1句話!操曰:“今日得見夫人,乃天幸也。今宵願同枕席,隨吾還都,安享富貴,何如?”直到把這段話能流利的背出來!
最後合上書籍,石敢長舒口氣,深感“操”這個名字起的就很有特色,感歎孟德真乃吾輩中人的時候。
大門被人推開,孫瑤的爸媽推著1個小3輪車,上麵是滿滿的1車禮品。
推門就聽孫瑤媽媽聲音中1股喜悅之氣,喊到:“敢媽,在家嗎?”
石媽在屋裡正在給石妹喂飯呢!
聽見聲音趕緊出來,這時孫瑤媽媽領著孫瑤,已經快到堂屋門口了。
而孫瑤爸從3輪車上正在往下卸禮品。
石媽看著這1幕,趕緊道:“他嬸子,你們弄這個乾嘛!趕緊到屋裡坐。”
孫瑤也走過來,拉著石敢讓他陪著玩去。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