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都不是外人,石敢按耐不住好奇心,上前從皮箱裡拿出1柄出來。
錘有1尺多長,入手處的握把是正常大小,頂頭上有個拳頭大小的鐵疙瘩,大概有78斤沉的樣子。
整體看著,就像是個鋼管上麵焊接了1個圓球,1點沒有《隋唐傳》裡描寫的擂鼓甕金錘那般霸氣。
看著石敢有些嫌棄的樣子,沒等於老說話,老爺子先說:“小子,沒見識!你要能學會這兩柄錘上的功夫,等上擂台,可比我上回給你說的刀好使!”
聽到這話,石敢反應過來,對呀!雖說自己天賦異稟,可對於傳武來說,就是個小白啊!聽著倆的不會有錯!
瞬間變的萌萌噠!
“於爺爺,真的嗎?那得怎麼練啊!”
於老也不和他計較:“練咱下午再說,先給你講講為啥要練錘,我聽說你想上拳台練洪拳的時候,我瞬間就想到這玩意。知道剛才你把胡勇頂飛出去拿下知道關隘嗎?”
彆說,石敢最後那1下,隻是福靈心至用出來的,真要細說裡麵的道理,還真說不出來。
於老也大概猜到石敢肯定說不出來,組織1下語言:“你那1下,在咱武行裡叫接力~打力。太極拳裡叫4兩撥千斤!”
為什麼接力打力,而不是借力打力呢?
聽完於老解釋石敢才知道裡麵的道道。
因為胡勇那1腳是前出,渾身勁道凝為1體,石敢隻是避開最強的力點,用強橫的樁功以及橫練,強吃這1腳,然後反頂回去。
此時胡勇的力道已經用老,但前出的慣性讓他渾身上下擰成整勁,隻能前進不能後腿,更彆談把力道化解掉,最後隻能生生的被頂飛出去。
太極拳裡這叫4兩撥千斤,這並不是“5連鞭”的接化發,或者是雷雷的“鳥不飛”。
4連撥千斤,古人習武除了將門世家,其他軍旅的都是糙漢子,大字不識1個。
練兵的時候,為了讓他們明白功夫裡麵的道理,都是用最粗俗的話,把裡麵的東西表達出來。
比如,馬步的裹襠如尿尿,提襠如拉屎。
而“4兩”表示的是秤砣,秤砣是個硬疙瘩。
“千斤”指的是地裡打出來要過秤的莊家,代表著鬆軟不凝聚力道。
因為每1個袋子裡裝的糧食都是1粒粒構成,看著很重不好搬動,可脫離袋子後的糧食就成散沙,哪怕裝到袋子裡手依然能插的進去。
或者換1個說法:把結實的秤砣扔進水裡。哪怕水再多也不能阻止秤砣的下沉。
太極拳打人的原理就在這,所謂的4兩撥千斤,就是把自己的力道擰成1股,來撬動敵人鬆散的根基。
要是敵人的勁也是擰成1股怎麼辦?
那就拿秤砣當錘子震散他,而不是扯淡的接化發!
真正的太極拳是以強打強、以強壓弱的上乘功夫。從來就不是軟塌塌的功夫,你剛我更剛,你強我還強!
太極最有名的是錘勁,錘的攻擊方式最有名的震勁。
而現在太極拳講的8種發力技巧掤、捋、擠、按、采、列、肘、靠全是扯淡,是楊露禪這個老6忽悠那些王公貴族的。
其實太極拳很簡單,先講究大鬆大軟,然後再大猛大剛,他們認為隻有把身體徹底鬆下裡,才能爆發出強橫的力道。
石敢聽完真覺得,每天1個小知識啊!
“那爺爺,為啥要練錘呢!”
【作者題外話】:今天是中秋佳節,從網上粘貼來的語句很優美,卻少1點人情味。
我們的祖先對於血脈親情,有著難以割舍的眷戀,無數的文人墨客寫儘了中秋佳節的悲歡離合。
對我們芸芸眾生來說,佳節就兩個詞4個字安康、陪伴。
祝福室友們1家人安康喜樂,總有人會1直伴著你!!
最後祝福大家佳節快樂!!!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