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驚蟄的詩句很多,可以石敢的智商,能記住的隻有1首。
宋朝張元乾作的《甲午正月十4日書所見來日驚蟄節》:
老去何堪節物催,放燈中夜忽奔雷。1聲大震龍蛇起,蚯蚓蝦蟆也出來。
2007年3月6日,丁亥豬年農曆正月十7。
今天大夥兒都起來的特彆早,在淩晨3點之前就開始準備前期工作。
寅時(03時至05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時間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按照老爺子的話來說,功夫是搏殺,是遊離在生與死之間來回跳躍,把自己精神、感知催生出來。
在冷兵器時代戰場中,遠比熱武器要給人的感受直觀,視覺衝擊性更大。
身處千軍萬馬之中,軍陣、戰車、戰馬縱橫馳騁。
旌旗獵獵,刀光閃耀,亂槍飛舞!
能在這種煉獄場中活下來,運氣、本領缺1不可。而曆史記載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關羽,王不過項,將不過李的項羽、李孝存。
這些衝鋒陷陣所向披靡的猛將,該又有何等風采。
石敢自習武以來,把那本《3國演義》翻看了好幾遍,仔細回味羅貫中描寫關於戰爭場麵。
深入思考後,總結1個道理,現在搏擊鍛煉體係,越來越科學,訓練用的器械,食物中的營養均衡搭配,遠超古人。
可真讓現代格鬥家回到戰場上。那穿越帶來的認知與驕傲,恐怕會讓他死在第1場戰鬥中。
出現這種情況1點也不奇怪。
普通人如馬大師,陳曉旺,閻芳之流,習練的是武術套路,根本沒有經曆過實戰,或者說在生活中,都沒有和彆人打過架。根本不可能打過那些每天實戰的格鬥家。
當然,陳鶴皋的問題下麵給解釋。)
但這些格鬥家所經曆過的任何實戰,也都是在模擬,擂台賽的本質是金錢,名譽。可不是以命相博的鬥獸場。
古代那些百人敵的猛人,天天都是琢磨,怎麼用大刀片子捅人,還有真實的戰場讓自己練手。在1次次戰鬥中,學會怎麼保存自己,學會怎麼最快捅死人。
他們的成名體係也是金字塔,闖出來後青史留名,闖不出來就是1堆枯骨。
可現在中國功夫,已經沒有這種金字塔培養體係,不是太殘酷,而是現實環境不再允許,可不得淪落到花架子嘛!
但也有不是花架子的,如陳鶴皋,可他教的不是武術,是殺人術,核心思想是法律。
以上說的這些,隻是想表達,武術是生死之間磨礪出來的。
沒有這種環境,人的精神就無法達到難以言表的高度。
就好似石敢麵對那個當頭劈下的砍刀,突破之後讓他直接功夫邁過1個大坎。
而驚蟄這天,起來如此早。
是因為石敢已經有了生死之間的感悟,隻是那次隻是個種子,隨著時間的推移,石敢已經漸漸忘記。
老爺子讓石敢驚蟄整這出,就是要借“驚蟄”萬物萌動,春發萬物之機,催發這顆種子,讓精神、感觀,進入到新的高度。
場地是大師伯武校的後操場,學生是今天白天才開學。
所以咱們主人翁石大少爺,不存在什麼社不社死,丟人不丟人1說。
為啥呢!
但見石敢此時渾身不著1縷,頭發刮的比和尚都乾淨,哪怕是活動完身體,才脫的衣服,但胯下的蟒蛇,因為天氣寒冷也縮回洞裡。
縮進洞裡!
這小子啥時候練成了縮陽入腹!!!
石敢的兩個撒尿牛丸已經沒了,獨留旗杆在外麵。
穿著大衣,依舊凍的鼻涕直流的費天,扒開袖口,看著手腕上的手表,看時間已經來到3點。
對著1旁燒火的石爸道:“到點了……服藥!”說著擦了擦鼻涕。
石爸也不猶豫,1手掀開鍋蓋,1手拿著抹布從裡麵蒸籠中,端起1碗熱氣騰騰的藥汁。
小步走到兒子麵前,此時石敢麵色也有些發青,冷風帶了身體表層的熱量。
接過石爸手裡的藥碗:“謝謝……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