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敢看到鐘離信息的時候,時間來已經是假期結束以後。
給她的回複就兩個字:等我。
然後又被兩位大俠操練,兩位大俠放棄了難得國慶節假期,犧牲了回家享受的庸俗生活。
忠實旅行自己的職責,為中國拳擊事業貢獻者自己力量。
除了這些官方答案外,主要是拿著手裡這玩意,戳亞洲雙料冠軍,總感覺心裡莫名的暢快。
場上,
麵對著在眼前飛舞的電擊棒,石敢已經能清楚看清它們的軌跡。
疼痛是個好老師,哪怕隻能在這小小的方格內閃躲。
被電了這麼多下,哪怕是隻蚯蚓,也找出點竅門。
練習這些年的8段錦,外加橫練以後,石敢對身體的掌控越發加強。
身上的每1塊肌肉,都是用筋膜連在1起。
筋就是勁。
勁如流水,流淌在全身各處。
在心理學的某個科學家的,人在有意識作出動作的時候。
大腦作為全身的總司令,會下達作戰命令。
指令傳達到身體某部位,等身體作出相應的反應。
這中間需要0.5秒的時間。
科學家稱之為“意識延遲”!
舉個例子:
你旁邊有個水杯,你伸手想去端起來。
在你伸手之前,是大腦先產生這個念頭,然後命令下達到你的手上。
最後你伸手觸碰到杯子,這中間最少要耗時0.5秒的時間。
問題來了!
競技疊杯中,運動選手將9個杯子,疊成金字塔狀,再恢複原狀,世界記錄用時1.327秒。
傳說李小龍先生,能在1秒鐘出腿7次。
詠春葉問大弟子,講手王黃良淳先生出拳記錄是每秒8.3次。
而吉尼斯世界出拳紀錄,是每秒十3拳。
如果1次指令需要0.5秒,那這些人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武術中有句諺語,可以完美表述以上問題:
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由有形化為無形,以有意化為無意。
開始的時候,這些人做動作,是有意的,之後就變成無意識了。
這種無意識狀態下:
傳統武術中稱之為“忘我”,
佛家稱之為“無我相,無人相”,
道家稱之為“天人合1”。
雖然咱們老祖宗,用的不是科學,可用以表現這裡境界的詞語,卻是外國人拍馬也趕不上。
石敢現在很狼狽,很狼狽......
但是卻無比的氣人,
至少兩位大俠是這麼感覺的,
不論自己手裡的兩根,電擊棒如何揮舞,
不論和隊友之間如何配合。
眼前這個被自己電了小半個月的亞洲冠軍,
變得無比邪性,
就像隻漏網之魚,在毫厘之間,躲過飛來的電擊棒。
石敢兩隻眼睛,空洞無物,好似活死人,
可任憑眼前棍棒飛舞,卻能不傷分毫。
要是張誌順老道長在這,定能認出石敢這是進入到“假忘我”。
真正的忘我是無懼生死,物我兩忘。
但現在的石敢明顯做不到,
他能保持著這種狀態,讓身形合1,是因為知道電擊棒,不會置自己於死地。
兩位請來的大俠,也隻是幫自己練功。
對自己並無殺心。
在心靈上可以保持波瀾不驚,1切交給身體本能去躲避電擊棒。
可如果,兩位大俠拿的是真刀,哪怕不動殺心。
那石敢立馬原形畢露,再也保持不住這種“假忘我”的狀態。
可話又說回來了,拳擊場上的規則更多,安全性還勝過電擊棒。
場外的祁钜,心裡異常高興。
練到此等地步,已經完全可以應付世錦賽了。
凡事不能1蹴而就,反正石敢還年輕,慢慢來就好。
十分鐘後,
3人都氣喘籲籲的停下,
哪怕強如石敢,這十分鐘的精神高度緊張,身體也有些疲憊。
這還是因為前期壓榨式訓練帶來的成果。
不然,石敢還做不到精神專注這麼久。
午飯後,
站在車旁邊,
石敢對著兩位大俠抱拳:“元甲哥,文傑兄弟,多謝了!咱們後會有期!”
留著中分的元甲,看著與自己差不多大的石敢,心道他已經征戰拳台,為國爭光。
自己也該努力,爭取在下次全運會上,再創佳績。
雙手抱拳回禮道:“多保重......祝你這次在美國旗開得勝!”
文傑是棍術兼刀術高手,石敢對他演過的電影《狩獵者》很有印象。
不過他和電影上的那個少年1樣,有些木訥。
看元甲抱拳,自己也跟著抱拳,有些拘謹道:“後會有期!”
揮手送彆兩位大俠,石敢心中為傳武,殺出1條血路的心情,愈發緊迫。
傳武不是沒有人才,但是卻沒有人才展現自己的平台。
影視是1條路,可這條路太過於狹窄。
“走遠了,彆揮手啦!”祁钜看著有些發呆的石敢道。
後者默默的放下手,看著祁钜:“教練,咱是不是也放個假啊!”
“放假?想什麼呢!幾個菜啊!讓你醉成這樣!”祁钜打擊道。
“我不是琢磨著,您老這麼久沒回家,家裡人顧念您嗎!”石敢解釋道。
“那你這次去美國打出個好成績,爭取多給我放幾天假。”祁钜可不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