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式拳擊技術,不愧是能獨立於英美拳擊技術之外的存在。
相比起英美拳擊,以正麵對抗、勢大力沉、勇猛剛毅的特點。
俄式拳擊強調運動員需要時刻保持協調流暢、柔和。
移動強調的是節奏感,利用這種移動所形成的假動作,用以乾擾對手外,還能掩蓋自己啟動速度和爆發力的不足。
和中國的傳統武術,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
兩者都強調身體的整體發力,並通過科學訓練方式,把攻防轉換完美移植到步伐移動中去。
從而打垮過很多,爆發力強、天生神力、靈活敏捷的歐美選手。
俄式拳擊技術,無限削弱了對手天賦給自己帶來的障礙。
用出色的技術,達到以弱勝強的目的,在拳擊擂台上,值得學習借鑒。
石敢快速接近對方,率先以刺拳為標兵,測定兩人之間的距離。
直拳如機槍,對著奧勒克桑得拉開始掃射。
奧勒克桑得拉腳下好似踩著“淩波微步”,每每在不可能間,躲過石敢的拳頭。
並且在移動中,毫無征兆的揮拳。
要不是經過電擊棒的磨練。
率先吃虧的肯定是石敢。
石敢向後跳開,主動與奧勒克桑得拉分開1段距離,打算重整旗鼓,再做打算。
可石敢想退,對方卻不願意。
奧勒克桑得拉看出石敢的打算,立馬跟了上來。
平勾拳、直拳……
把石敢逼到邊繩附近,眼看閃退的空間,越來越小。
“砰~”
石敢1個前手刺拳截擊到,對手的右手拳。
使自己快速脫身。
經過剛才的閃躲防守,石敢已經知道該如何應對。
可以把俄式打法,對標中國武術中的詠春拳。
與硬開硬進的8極拳不同,詠春拳的攻防體係界限很模糊。
奧勒克桑得拉的風格,還有些李小龍先生的搏擊理念。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好似水流,隨著對手的攻擊,而作出相應的改變,這又和太極拳相似。
可以把剛才奧勒克桑得拉的攻防,看成拳壇版本的詠春拳加太極。
既然知道對手底細,應對起來就不是太過於麻煩。
就好像孫猴子,知道妖怪的跟腳,就看上天請哪位神仙來降伏了。
想到這,石敢不再被動防守,主動壓上去。
麵對對手的拳頭,憑借過人的身體素質快速閃過,或直接用拳頭,打出刺拳迎擊拳。
石敢反應靈敏,腳步移動速度更快。
本身更是傳武出身,在移動中的揮拳發力,也同樣不受身體起伏乾擾。
第1回合,兩人打的有聲有色,給觀眾們,呈現出1場精彩絕倫的,攻防演練。
走到對角休息區。
“遇到對手了吧!”祁钜說道。
“對麵好像是個球,滑不溜手不說,還有點紮手。”石敢確實感覺到壓力。
“不著急,和對麵照這個節奏,再糾纏1回合。”祁钜也是沒想到對手這麼強。
讓石敢這1身的本事,無從施展。
“對了,奧勒克桑得拉用的是傳統右式,你試試左手和他打!”祁钜讓石敢改變打法。
“好!”
“叮鈴”
第2回合開始,
石敢直接切換成左式,這樣的好處是自己的前手刺拳,威力更大。
如此變化,讓奧勒克桑得拉沒有預料到。
但卻不以為意,自己經曆過類似訓練,對手不會有機會的。
相反,這也恰恰說明,對手有些黔驢技窮。
可現實卻遠遠超出奧勒克桑得拉的預想。
當自己再次利用移動步伐,向石敢發起攻擊的時候。發現自己第1回合,行雲流水的攻擊模式不好使了。
自己移動,石敢也跟著移動,而且速度比自己快。
當自己出拳攻擊的時候,對手直接迎擊拳打在自己拳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