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清了清嗓子,知道該如何進行這個話題。
麵向鏡頭,道:“回到這個問題前,咱們得說說石敢現在的狀態。”
“什麼狀態?石敢打破奧運會紀錄,完全表明他的狀態挺好的啊!”主持人說道。
這也是所有守在電視機前的觀眾,心中1致的想法。
“我指的是石敢體能狀態,不是他的精神狀態和競技狀態。”楊健解釋道。
“體能?有什麼問題嗎?”主持人不解道。
“到了這種世界最頂尖級彆的比賽,雖然隻是短暫的10秒鐘。可運動員所消耗的體力和正常人1上午有氧運動的消耗差不多。”楊健說道。
“有這麼誇張?”這卻是涉及到主持人的知識盲區。
這也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通常人都以為不就是100米嗎!緩1會不就好了。
“我還是往少裡說的,就怕大家不信,從事體育行業的朋友都會有這個認知。”楊健對著鏡頭說道。
可惜現在央視直播沒有彈幕。
看主持人勉強相信,楊健知道自己得拿出,更說服力地解釋才行。
“幫我算算鮑威爾和石敢相差多少?”楊健問道。
這是問題不難回答,主持人心算1下就能給出答案:
“0.08秒!”
楊健點頭道:“回答正確,從成績上看,石敢隻比鮑威爾快了0.08秒,但他卻付出了至少1倍的體力。”
“啊!這......這也太誇張了吧!”主持人驚訝道。
“百米短跑本身就是1種無氧運動,人體的機能在無氧運動就會有著極高地消耗。”
“而這種接近人類身體極限的高速運動,運動員的肌肉、骨骼、器官和體內各個係統都會承載著重大的壓力。”
“再加上現場比賽的氣氛很容易讓運動員感到緊張,也必然增大了運動員的體力消耗。”楊健給出專業的回答。
“這也是專家說,百米跑進10秒後,每0.01秒,就是1個巨大的鴻溝,是這個意思嗎?”主持人感歎道。
“對,可以這麼說。”楊健說道。
“那石敢在決賽中,肯定不會取得太好成績了唄!”主持人失落道。
“理論上是這樣!”楊健覺得這麼說太打擊士氣了。
立馬改口道:“但也不要那麼悲觀,我隻是就表麵數據分析,石敢還有底牌沒有用呢!”
“底牌?什麼底牌?”主持人問道。
“天機不可泄露!哈哈......咱們比賽的時候就知道了。”楊健想起石敢在卡塔爾亞運會上“神操作”。
知道他還有1首“氣功”,隻是這玩意國家不承認。
自己私底下談論沒問題,在央視這麼正式的場合說出來,就顯得不合適了。
“那您再分析1下這枚含金量十足的百米短跑金牌,最終會花落誰家呢!”主持人看著離正式比賽,還有半小時,再找個話題繼續說。
“大概率會在鮑威爾、博爾特、石敢3人中間出現。”楊健道。
想著剛說石敢體能出現問題。
楊健接著說道:“石敢的問題咱們暫且擱置,大家在比賽中拭目以待。咱們先分析1下另外兩名選手。”
“好的。您說。”主持人微微點頭。
“2005年6月14日,鮑威爾在希臘雅典的奧林匹克體育場,創造了9秒77的原世界男子100米紀錄。”
“但是82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經是26歲了,身體巔峰期已經到來。奪冠的希望有,可卻不超過3成,甚至可能空手而回。”楊健道。
好像想起什麼好笑的事情,嘴角不自覺露出笑容。
楊健是突然想起鮑威爾在1些國際大賽上的表現。
曾兩破世界紀錄的鮑威爾,卻沒有1個大賽冠軍。
“他總在1些不起眼的比賽中威風8麵,但是到了世錦賽,奧運會等世界大賽則屢次犯錯。”這是外媒對鮑威爾的評價。
“當然,我的評價也有些片麵,1家之言不要見怪。”楊健怕被打臉,又解釋道。
“那博爾特呢?”主持人問道。
“博爾特是個年輕的選手,今年22歲,正值巔峰時刻,而且今年以來狀態火熱。兩次打破世界紀錄,他奪冠的概率超過5成。”楊健道。
“謝謝楊指導的精彩分析,我們把鏡頭給現場。”
主持人話音剛落,鏡頭就被切換到國家體育場。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現在是22點15分,再過15分鐘,就是男子100米決賽時刻。”采訪石敢的女記者對著鏡頭說道,在她身後正是百米起點。
現場轉播的鏡頭,正死死對著運動員通道。
沒讓攝影師多等,石敢的身影出現在鏡頭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