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孫倆自開始時,眾人眼睛能跟上,可後幾招根本看不懂細節。
“劈裡啪~”
“劈啪啦~”
兩人雖然是師徒,可出手毫不留情。
石敢以十2路彈腿開道,動作精悍,手上同樣以狠辣的螳螂拳應對。
下盤發力腿不過膝,招式隱蔽不說,速度還快。
可於老爺子就以螳螂拳對接,偶爾夾雜著劍招。
石敢腳下使出“第6路勾腳”,左手擋住於老爺子的“捕蟬式”,防住自己咽喉,防止被打到頸部大動脈。
回手“單風貫耳”,拍了回去。
卻不想,人老尖馬老滑。
於老爺子用的是虛招,根本不管石敢拍向自己耳門的手掌。
“捕蟬式”變成“虎頭式”,以肘為槍,對著石敢胸口膻中穴撞過來。
石敢單風貫耳出了1半,直接下劈,連劈帶砸,阻止老爺子的近身。
但老爺子肘槍1收,小臂飛了出去,胯下好似有匹駿馬,正是螳螂拳的“騎馬式”。
馬踏連營,再次奔向石敢咽喉。
後者在出手後1直占據上風,可此時卻不得不後退。
但身上的跨欄背心,卻被螳螂刁手掛住。
兩人1個後撤,1個橫抹。
“刺啦~”
1聲布帛碎裂聲響起。
質量上乘的背心,好似1張廢紙片,頓時4分5裂。
這可不是拍電影,還給對手回氣的時間。
於老爺子1招扳回局麵,根本沒有給石敢反應的時間。
單腿抬起,雙手揮舞如螳螂前爪,對著石敢前胸叩了下來。
正式螳螂拳的“寒雞式”。
螳螂拳屬象形拳,傳自山東即墨人王朗。
後分為多種流派,梅花、7星、6合。
在南北地域上又分為南派螳螂、北派螳螂。
但最基礎最核心的叫:8步螳螂拳、8式螳螂拳。
說的是螳螂拳中的8大殺招。
分彆是:“騎馬式”、“登山式”、“坐虎式”、“坐盤式”、“捕蟬式”、“虎頭式”、“塌機式”、“寒雞式”。
剛才老爺子用出“虎頭式”、“捕蟬式”、“騎馬式”、“寒雞式”。
4式連出,不但挽回頹勢,還占儘上風!
石敢自然也練過這8式,可他學得太多太雜。
拳擊、譚腿、螳螂拳、摔跤、劍法、8卦掌的腿功、通背拳、錘法、
這些武藝常人學1門就很厲害了。
可石敢學得太多,卻無法像於老爺子那樣專精1門,老練狠辣。
麵對下叩的兩把“大刀”,即將要叩開自己的門戶。
石敢腳下1撮,用出8卦掌的“腿功”,1掰1扣,閃到於老爺子側方位。
腳下成高馬步,後背1抖,兩個胳膊好似兩個大鐵鞭。
於老爺子暗道不好,這小子啥時候學的8卦掌,躲過自己的“寒雞式”殺招不說,還想出“搬攔捶”!
這1劈到底是沒劈出去,金雞獨立的單腿踩到石敢的馬步上。
借勢就要往上躥,這是螳螂拳中的“登山式”。
逼得石敢隻能把“錘”收回來。
變“錘”為擒,抓向蹬在自己馬步上的大腿膝蓋。
上房抽梯,斷你後路。
你想往上走,我把你下邊給你斷掉,看你怎麼走。
於老爺子自然知道利害,要是大腿膝蓋被扣住,今天老臉就得掉地上。
膝蓋往回抽,1撐、1打,想掙脫石敢的擒拿。
沒想到石敢的手如影隨形,深得擒拿,“單擒隨手轉”的精髓。
摔跤是石敢接觸的第1門係統性功夫,當年可沒少挨摔,自然領會得很深。
配合上牛筋繩練出來的指力,可不是那麼容易掙脫的。
於老爺子知道掙不開,不是沒想過雙手攻擊石敢上半身,用圍魏救趙的方法掙脫開來。
可石敢剛才腳下的步伐太過靈巧,自己單腿已起,重心失去半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