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體力精力消耗大半,實在不是巔峰狀態。
硬吃這1腳後,被踹飛了45步。
氣得艾瑪嘴中大罵倉田保昭:“這鬼子真不要臉,1把年紀上來居然偷襲。”
祁钜停了以後搖搖頭,不置可否。
他們倆算是兩代人,祁钜作為建國後的2代接班人,小時候都是聽著村裡老人講打鬼子故事長大的。
成人以後,也思考過日本這個民族。
按照倉田保昭的做法,在日本武士道裡麵很常見。
在武士道的性格裡,有1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1方麵是速戰速決的急性子,另1方麵是在長期枯燥無味的環境中培養極強的忍耐力。
1個典型的武士在表麵上有時像1個急躁而魯莽的漢子,1次賭輸贏;有時又像1個極有教養,可以甘心過清淡生活的僧侶。
不過,日本人的暴發與沉默卻有著相反的效果——暴發時如洪水猛獸,很有些賭1把就死的氣質;沉默時如涓涓細流,頗有草根般的韌性和生命力。
如果隻看前者的話就很好理解。
武士畢竟是1種職業軍人,即使是為了表演,他也有自己的戰法或者演技,這就是日本人說的兵法。
在這方麵的代表著作有柳生宗矩的《兵法家傳書》和宮本武藏的《5輪書》。
這2人都深受禪宗的影響,強調通過自我修煉達到忘我境界,這樣就可以在1種無意識的狀態下,由身體的自然力量準確地將對手擊倒——這便是武藝的最高境界。
是不是又和石敢被祁钜找來的兩位大俠,拿著電擊棒訓練時候的狀態很相似。
這就是很多人說日本從不考古的原因,在考古都得叫中國人祖宗了。
言歸正傳。
我們從形式上看,柳生宗矩和宮本武藏所表達的是,在沉默中將對手猛地1下擊倒,不拖泥帶水。
按照津本陽在《男人的流儀》1書裡的說法,就是“選擇最佳時機,1舉將敵人打倒。”
看各種關於宮本武藏的影視,在巔峰對決時,幾乎都是漫長的鋪墊之後,1刀決勝負,甚至為了烘托氣氛,影視畫麵沒有這1刀的細節,對手就腦袋出血倒地了,留下意味深長的意境。
所以,在日本的傳統比賽項目中,除了下棋1類比較消耗時間,相撲和劍道德講究速戰速決。
在日本小說電視電影裡看到的武士比武,也幾乎都是數招之內決出勝負,很少有以罵陣或論道為開場,然後大戰3百回合,從晌午打到晚飯收兵,明天再戰的場麵。
林語堂說:日本人身上沒有道家的血液。
這是因為中國的道家,講究忍受暫時的失敗以靜候時機,並且相信1個人不可能永遠倒黴,對手也不會永遠不犯錯誤,於是“3十6計走為上”“好漢不吃眼前虧”“負1子而勝全局”“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以期待“最後的笑”。
這也是道家核心,天人合1,萬物滋長。
負陰而抱陽,興衰榮辱自有其定數。
十年1個大運,3十年河東、3十年河西是1個道理的。
需要說明的是,有這種“道家性格”的日本人也不少。
隻是在武士道精神裡非常強烈地排斥這種東西。
所以準確地說,應該是在武士身上排斥道家的人事智慧。
才有了中國人評價日本人那句:“知小禮而無大義”!
如果是洗米華在此,能聽到祁钜心中所想,肯定會引為知己。
他這些年和日本人沒少接觸,濠江是東方賭城,每年來此地淘金的東南亞人數不勝數。
其中日本人是最具有特色的。
就比如玩老虎機,中國人和日本人在選機器的時很不同。
日本人常常是與1台機器乾到底,而中國人則喜歡“打1槍換1個地方”,先用1點籌碼試試水再說。
當然也有1些稱得上慣賭的日本老頭老太太,總是靜候把客人的錢包掏得精光的機器下手。
這麼看來,這些日本老人靠自己的人生經驗,已經明白了中國道家的好處。
真是無師自通!
辯證來看,
倉田保昭的戰術技法是正確無比的,石敢是勇猛無敵,將前麵所有空手道高手們的“錢包”掏空。
但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體力消耗嚴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