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人便趁勢順將你據為己有,並因此一路高走,成了皇後。
不過平心而論,這些年他對你嗬護有加,也算仁至義儘了。”
仁宗陡然驚悉這個瞞了自己二十多年的秘密,頓覺五雷轟頂,哀嚎慟哭不能自持。
並因此數日不能臨朝聽政,同時下罪已詔深責不已。
下旨追尊宸妃為皇太後,諡“莊懿”(後改“章懿”),易梓宮,與劉太後之梓宮一起,附葬永定陵。
不過每想起兒時那位處處嗬護自己,卻又躲躲藏藏的女子時,眼前卻不由自主地浮現出懷婉的樣貌來。
此時他方才明白,自己之所以一見懷婉便覺得親切,
不但因為其容貌昳麗,還因其溫婉賢淑的性子。
尤其是處處護著自己的舉動,竟與生母李妃如出一轍。
想到此處,仁宗開始對外間傳言的大娘娘毒害其生母一說產生了質疑。
於是,便在為莊懿太後易梓宮之日,親往洪福寺祭告。
不料待其將棺蓋打開之後,卻見生母因有水銀沃體,故玉色竟如生前一般無二。
且身上冠服亦按皇太後之禮穿戴,並非中毒而亡的樣子。
仁宗心底方才釋然,便向左右追問其中緣由。
原來李宸妃薨逝之時,劉太後確想以普通妃子之禮將其安葬。
殊料宰相呂夷簡卻眼光獨到,不顧劉太後責難,履行朝臣之責,
力薦其應顧慮到李宸妃乃當今皇帝之親母,理應予以厚葬。
劉太後思慮良久,為了劉氏宗族日後的榮華富貴,也顧慮到仁宗這些年對她的孝順,方才點頭應允。
仁宗得知真相後,當下對呂夷充簡滿了感激之情。
原本對他牽扯到洛懷澤一案而產生的憤懣之情,也隨之雲淡風輕了。
不過對劉太後籠罩在自己頭上的陰影,一時半刻尚不能釋懷。
遂對其當時所任用的執政大臣,如張耆、夏竦等,悉皆罷勉。
一日,仁宗回到後宮,跟皇後郭氏說起更換宰執一事。
未想郭皇後卻撇撇嘴,言道:
“官家有所不知,非獨這呂夷簡不依附太後。
隻不過其行事圓滑,較他人心思機巧,善於應變罷了。”
仁宗聞言,細一思量,也覺呂夷簡確有些奸巧不實,遂將他一並罷免了。
不想此事被閻文應意外獲知,便偷偷將消息傳遞給呂夷簡。
自此,呂與郭皇後之間便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且說呂夷簡被罷相後,次相張士遜拜為首相。
之前被劉太後逐出朝廷的前宰相李迪,拜為次相。
又因彼時正是明道二年,各地頻鬨蝗災,顆粒無收,而張士遜卻對此束手無策。
因此,惹得仁宗大怒,斥責他品行雖然強過呂夷簡,然能力則相差甚遠。
也是合著張士遜倒黴,仁宗決定率百官前往洪福寺為劉太後上諡冊時,
他又被禦史中氶範諷捉住遲到的把柄,大肆加以彈劾。
這才使得呂夷簡複相、兼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此時的呂夷簡貴為首相,重拳在握,便處心積慮地尋找機會報複郭皇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