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元年八月十四。
也就是武從文登基大典的十天後,屯兵壽州的嶽飛突然率部南下。
他並沒有調動各地的廂軍,還是隻帶之前的那一萬精銳,因此進軍速度極快,臨安根本來不及作出任何反應,便被他再次兵臨舒州。
距離上次被懟到臉上隻過了三個多月,劉延慶拚了老命也就重新拉起了一萬多老弱新丁。
這位曆史上有名的長腿將軍不是沒想過逃跑,可他更清楚自己這次要是再跑,就真的沒有活路了。
不提之前和武從文的過節,不久前的北伐可就數自己最他媽積極!
事後想想,好像就自己的部隊和武家軍交上了火,西路蜀軍打的是投靠汴梁的關中,東路韓世忠更他媽操蛋,直接投降了......
劉延慶心裡那個悔啊!
這要是姓武的得了天下,自己能有好下場嗎?
於是他隻能一麵憑借長江天險死守,一麵不停向臨安求援,送信的快馬那是一撥接一撥的派。
臨安收到消息後也麻爪了,立刻命令張俊分兵去救舒州。
這些隻會讀書、從沒上過戰場的家夥也清楚,舒州軍現在就是個空架子,嶽飛隻要湊夠渡江的船隻,根本連一戰之力都不會有。
結果張俊接到聖旨直接就怒了。
“操你姥姥的就覺得老子好欺負是吧?之前打鎮江就讓老子去,現在還讓老子分兵?!”
其實臨安也不是不知道這點,但手頭實在是無兵可派了啊!
原本還有一個屯兵鄂州【今武漢地區】的劉錡,可不是被南調去打閩越了嗎?現在緊急召回也他媽不趕趟啊!
臨安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追究張俊抗旨,要是把他再給逼反了,也就不用去救什麼舒州了。
於是秦檜和董雲兩人隻好分頭去求各大世族,請他們幫忙調動各地的廂軍。
彆意外,彆說是他倆,就是皇宮裡的那個小皇帝,真正能指揮的也就隻有所謂的“中興四將”,還全他娘頂在長江邊上的最前線。
沒有這些世家大族的配合,聖旨都出不了臨安。
好在以史家為首的江南大族這次非常配合,隻用了十天就讓劉延慶父子收到了援兵即將抵達的消息,而且人數足足有十萬!
真不是這些盤踞地方數百年的家夥有多忠誠,而是他們都明白一個道理。
長江的確是天險不假,可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實在太長了!
那麼多可以渡江的點,但凡有一處被破,整條江防就會成為一個巨大的擺設。
而以武家軍的戰鬥力,隻要讓他們順利踏上南岸的土地,臨安朝廷也就可以宣布進入倒計時了。
好容易迎來了一個徹底脫離中央,甚至另立中央的機會,誰舍得放棄?
說白了,這群家夥還是在自救。
可惜,這個看似是江南世家大族團結一致的開始,實際上卻是這夥人最後的回光返照。
就在援軍前鋒距離舒州隻有一天路程的時候,噩耗突然傳來。
投降汴梁後一直在泰州接受整編的韓世忠部,突然起兵南下,和舒州的嶽飛一樣來了個故地重遊二次兵臨鎮江。
這時張俊又想起來了之前收到的那份聖旨,突然良心發現,發兵援救舒州。
隻是這貨為啥放著距離更近的江寧軍不調,偏偏要舍近求遠的去調鎮江守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