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薑嶽升就飛到了燕京找到科學院孫院長。
兩個人一見麵便馬不停蹄地召開緊急會議,把相關的技術骨乾都調來開始布置任務,他們兩個人給這個項目起了個名字叫投影計劃。
按照投影計劃的要求,能夠從外太空向地球投射高強度紫外激光的激光器,要求與地麵的位置相對穩定,所以就需要把紫外激光器安裝在同步軌道衛星上,這樣就可以保持紫外激光器與地麵的位置是相對穩定的。
而這個紫外激光器要不間斷地向在地麵固定的上百萬個紫外接收器快速地掃描射擊,需要消耗很大的電量,靠在衛星上裝太陽能電池板根本無法滿足這麼大的電量,所以就需要在同步衛星上安裝核聚變反應堆來提供電能。
因此,首先要發射一顆較大的同步衛星,能夠容得下大功率的紫外激光器及核聚變反應堆,以及能夠支持紫外激光器快速對地麵接收點射掃描的一整套控製裝置。
接著還要找一條高速公路,先布置五十公裡長的紫外線接收器鏈,間隔一米一個,五十公裡就要布設五萬個,還要用電纜和通訊線路把這些紫外接收器連接起來。
這五十公裡長的紫外接收器隻是作為試驗段,如果成功了,需要部署一千多公裡。
由於任務緊急,科學院一次性緊急召集了五百名科學家組成攻關組開始夜以繼日地工作。
三個月後,難度最大的同步衛星終於搞好了,包括紫外激光器、核聚變反應堆等關鍵部件也都全部安裝調試完畢。
那段五十公裡的紫外接收器,一個月前就架設好了。
孫院長請空天軍安排了一架大型空天飛機來執行同步衛星的發射任務。
同步衛星發射很順利,剛一進入同步軌道,孫院長就立刻安排進行紫外激光器的實驗。
第一步,先進行定點試射。先讓同步衛星上的紫外激光器對準新伊疆哈爾密附近高速公路上的一個紫外接收點進行一次射擊。
結果有點偏離,紫外接收器沒有收到激光信號。於是孫院長親自指揮測控中心對紫外激光器進行校準。
校準後,第二次再射擊,激光器準確地射中了地麵的紫外接收器。
第二步,進行點射實驗。紫外激光器要以5納秒的間隔進行點射射擊,這一步的測試也很順利。
第三步,進行掃描點射實驗。事先已經把沿著高速公路部署的紫外接收點的坐標輸入給了同步衛星上的紫外激光器了,這一次掃描點射的範圍是沿著哈爾密g30高速出口的第一個接收點到十公裡以外的第一萬個接收點。
孫院長下令開始測試後,同步衛星上的紫外激光器開始對這一段的紫外接收器進行掃描點射,在一萬個接收器中,有四千多個沒有接收到紫外激光。
這說明接收點的位置安裝得不準確,也有可能是輸入給紫外激光器的坐標有問題。
孫院長馬上讓項目組的人進行調整。三天之後,全部一萬個紫外接收器都收到了紫外激光信號。
接下來是第四步,測試一下係統靈敏度。
需要找一架飛機從接收點上空高速穿過去,看看接收器是否能顯示出紫外激光被飛機遮擋的一瞬間。
結果這一步的測試也通過了,在飛機飛過紫外接收器上空的一瞬間,確實把紫外光遮擋住了,有連續十五個接收器顯示了被遮擋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