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開封城裡的“挑筋教”,崇禎還是知道的。
根據曆史記載,一個猶太人社群及一個猶太會堂在宋徽宗年間,從天山南路入境,先是經商,後定居開封。
他們自稱“一賜樂業”,似乎是以色列的音譯。
由於漢人不懂“一賜樂業”的意思,又見這些外國人宰殺牛羊時,會先行剔除腳筋這一習慣,便稱呼他們為“挑筋教”。
此時,崇禎一聽這些教徒惡意囤積糧食,基本斷定了他們的真實身份,立即帶人趕回城中。
路上,定王好奇道:
“父皇知道這個挑筋教?”
崇禎點頭:
“他們是猶太人,據他們自己說,其祖先最早居住在現今波斯薩法維王國的土地上,三千年前曾在那裡建立了古以色列聯合王國。
此後數百年遭到亞述、巴比倫、波斯、希臘和羅馬帝國的輪番征服,在1600年前被當時的羅馬帝國趕走,就此在全世界流浪。
他們以經商為生,最擅長的就是低買高賣、操控物價、發放高利貸。”
永王道:
“這麼說,他們也是可憐人,流浪了1600多年,居無定所的。”
崇禎一歎:“怎麼說呢,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吧。”
永王疑惑:“為什麼這麼說?”
崇禎解釋:
“他們的教派很有凝聚力,對血緣也很看重,幾乎不與其他民族通婚,也不向朝鮮、日本那樣學習他國文化,因此不論到了哪裡,都不融入當地的風土人情,也不習慣遵守當地法律,更不會幫助當地人守城,因此,不被所有國家接納。”
他頓了頓繼續道:
“比如,在開封定居的這些人,建有自己的教派會堂,由‘掌教’主持,自幼年時就開始學習自己的經典,拒絕學習孔孟之道。
無論生活習慣、婚嫁喪葬禮儀、平時過的節日都和漢人格格不入,甚至認為他們學習的《聖經》的地位,在《大明律》之上。”
“這怎麼行!”定王當即怒了,“在大明定居,不過漢人的節日也就罷了,怎能不遵守《大明律》?”
崇禎笑道:
“這就是西方人和大明的不同了,他們的神權、財權都在皇權之上。自幼就理所當然的認為《聖經》便是最高典籍,其效力大過一切法律和書籍。
甚至,歐羅巴的皇帝即位,要去教會加冕,還要親教主的腳趾丫子!”
定王怒道:“簡直倒反天罡!該死!”
崇禎見他動了殺心,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