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山路上行了兩日,眾人終於到了南境。
還未曾入得城內,城外密密麻麻的棚屋便讓人心中一突,不想境況已是如此艱難。
前去打探消息的夥計來報,“東家,我去米鋪看過了,米麵的價錢升十倍不止!”
還沒等寧遠出聲,徐良弼一聽這話臉色霎時就變了。
先前米價不過二十文一鬥,一鬥五斤,平民百姓猶可負擔;如今米鋪的人以高價售賣,這叫他們如何買得起?
眼下青黃不接,官府不打擊這等哄抬糧價之事,這是把災民往死路上逼啊!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眼下暫時還能穩定住局麵,若是繼續如此下去,遲早會激起民變!
當下被唬的心悸不止,轉頭看向寧遠。
若是尋常時候,放糧賑災也不算什麼;可眼下若是如此作為,必會惹的物議如沸,官府怕是會治他個邀買人心,意圖不軌之罪!
寧遠歎道:“罷了,你且自去便是,此事不與你們相乾。”
說罷,將袖口一攏,將米麵糧食儘數裝走,隻身往棚屋走去。
隻見他取了個金缽拿在手中,當空一晃化作個大鍋,又尋了個空曠地界,撿了些石塊壘起灶台。
清靈焰飛出落在灶台下,不消片刻,米粥香氣便已彌漫開來。
一眾災民早已是饑火燒腸,當下小心湊過來乞些施舍。
寧遠垂眸不語,隻取了隻乾癟的葫蘆劈開做成瓢,為湊上來的婦孺盛粥。
眾人見他是來走好事的,忙湊上去領粥。
現下還不到禮樂崩壞的時候,能出把力氣的去城裡做工,能走動的婦人也能在山野中尋些野菜果腹。來領粥的都是些沒法謀生的孤兒寡母、老弱病殘。
眾人也是知曉感恩的,幾個年輕漢子見寧遠隻有一個人在,便也上前搭把手,三兩下搭出個草亭,好讓他不被日頭曝曬。
寧遠頷首謝過,繼續不緊不慢的熬著粥。
不多時便已入夜,來領粥的婦孺也都各自散去,夜色中,這點點溫暖火光莫名令人心安。
隔天一早,眾人再去看時,又是一鍋熬的濃濃的米粥,筷子插上去不倒,灶邊還放了一圈剛蒸好的饅頭。
連著五日,災民們都知道了此處有個施粥的善人,來領粥的人排成長龍,很快就被人注意到。
這日,徐良弼將手中獸皮貨物銷售一空,又采買了些南地特產運回去。臨走前特意繞到粥棚,留下些米糧。
寧遠隻叮囑他一路小心,便催促他們快些出發,莫要誤了時辰。
商隊離開後,幾個婦人便上前將米麵混上野菜製成易保存的烙餅,分發給那些失怙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