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在明代,遼東鎮有長達數千裡的長城。
遼河河套地區的長城呈現一個v字形狀。
稱之為遼河河套長城。
黑線是長城,紅色星星是鎮靖堡,藍色圓圈是遼澤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形狀,是因為當時的遼河河套地區遍地都是沼澤。
這一片沼澤又稱遼澤,泥濘不堪,人馬不通。
受限於地形因素,大明隻能沿著遼河東西兩岸築邊牆進行防禦。
而在此之前,遼澤的範圍還要大。
若想從關內出兵遼東,隻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條是海路,從登州渡海來到遼南登陸作戰。
另一條是遼澤南麵的陸路,可是這裡有一座易守難攻的遼東城。
隋煬帝時期三征高句麗(不是高麗),耗儘國力也隻是攻破了遼河西麵的城池,未能踏過遼河一步。
不但損失數十萬兵馬,還給高句麗送去了大量他們急需的盔甲兵器。
給後來者造成了大麻煩。
隋亡之後,大唐扛起了征討的大旗。
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兵分兩路東征高句麗。
一路從海上登陸遼南,另一路則由名將李勣率領,兵臨遼澤。
李勣大張旗鼓的在遼河西岸造浮橋,給人一副要渡河攻打遼東城的假象。
實則是派部隊北上遼澤填道造橋,出現在遼東腹地。
在高句麗眼裡遼澤是一道天險,所以根本沒有設伏。
唐軍的突然出現讓他們大吃一驚,紛紛關閉城門不敢迎戰。
唐軍開始攻城,由此拉開了征討高句麗的序幕。
由於高句麗士兵得到了大量隋軍的武器甲胄,所以唐軍打的非常艱難。
以至於唐太宗都沒能平定遼東。
好在大唐憑借深厚的國力,在唐高宗李治時期滅掉了高句麗。
在此後的數百年時間裡,遼澤的麵積一直在減小。
到了明清時期,遼澤的麵積隻有隋唐時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但腹地還是無法通行,尤其是無法容納火炮這種重型物資通行。
李定國先是在地圖上找到遼澤的方位,又沿著長城發現了鎮靖堡的位置。
整個廣寧一帶,有大大小小幾十座堡壘外加四座關隘。
(關隘可以理解為天然缺口。)
無論建奴主力去了哪裡,這些堡壘和關隘都應該及時收複。
“諸位,”王永吉站起身,“既然建奴主力退往鎮靖堡,那咱們就趁勢出兵收複邊關長城以及附近的堡壘關隘,如何?”
“全聽總督大人安排。”
“末將沒有問題。”
“收複這些地方確實沒問題,可問題是收複之後交給誰來守?總不能讓這些戰兵去守城吧?”在一眾讚同的聲音中,吳三桂站起來提出了心中的疑問。
在明代戰兵和守兵不僅軍餉不同,訓練科目和戰鬥力也不一樣。
綜合戰力肯定是戰兵強,可要是守城,戰兵不如守兵。
王永吉微微一笑:“放心,人,有的是!”
“前幾日朝廷送來公文說榆園民變已經徹底平息,現已下令調榆園士兵來遼東守城,另外李定國總兵麾下一萬步兵也前往遼東的途中。”
“末將沒問題了。”吳三桂又坐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