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崇禎二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李憲忠深入草原偷襲了科爾沁蒙古的營地。
這種戰術又叫搗巢。
作為遼東李氏的後代,沒有人比李憲忠更懂如何搗巢。
他雖然沒殺多少人,但燒毀了大量的物資。
包括但不限於帳篷,衣服,動物皮毛,牛羊
甚至就連蒙古人做飯的鐵鍋,也都被砸漏了。
做完這些後,李憲忠帶著蒙古人的糧草踏上了返程的道路。
而此時的科爾沁蒙古已經亂成了一團。
他們不但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牛羊,就連睡覺的帳篷也都被一把火燒的精光。
為了活命。
他們不得不吃那些被明軍殺死的牛羊,同時把肉切下來風乾,留作備用。
他們一邊用刀子割肉,一邊流著眼淚破口大罵“這幫天殺的,怎麼舍得把這些牛羊全都殺了這個冬天還怎麼過啊?”
“是啊,”另一個的蒙古人也哭著說道“辛苦攢了半輩子的物資,一把火全都沒了。”
看著哭成淚人的爹娘,旁邊的孩子用稚嫩的聲音問“凶手是誰?我長大了要向他們複仇。”
凶手?
聽到這個詞之後,哭泣的蒙古人頓時止住了哭聲。
哭了半天,他們還不知道凶手是誰。
白他媽哭了!
有人問道“你們說凶手到底是誰?”
“肯定是明軍!”一個牧民回答,
“何以見得?”
“他們追殺我的時候說的都是中原話。”
“不是明軍,是蒙古人!”另一個牧民說道。
“理由呢?”
“很簡單,追殺我的人說的都是蒙古語。”
“太正常了,明軍裡麵本來就有不少蒙古兵。”
“可是這些人舉的旗幟既不是大明國旗,也不是寫著漢字的帥旗,而是蒙古部落的旗幟。”那個牧民繼續說道。
“這就有點奇怪了,舉著蒙古部落的旗幟,卻說著中原話”
“不奇怪,肯定是明軍在冒充蒙古兵。”
眾人想了想,先後點頭表示讚同。
“不對,”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明軍出兵草原本來就想打咱們,他們沒必要冒充彆人。”
“好像也對”有人附和。
“要我說啊,肯定是這麼回事。”一個年邁的牧民悠悠說道。
“怎麼個事?”眾人紛紛投去詢問的目光。
“聽沒聽說漠北蒙古正在和明廷互市?”
“當然聽說了,”眾人齊聲回應,“要不是他們,咱們也不會跑到遼河上遊來。”
“互市意味著結盟!”年邁的牧民繼續說道“明軍出兵草原,打算對咱們下手。可是咱們提前來到遼河上遊避難,明軍沒找到咱們。”
“作為明軍的盟友,漠北蒙古人決定幫一幫明軍,於是親自帶路找到了咱們。這也是為什麼偷襲咱們的人當中有人說中原話,有人說蒙古語的原因!”
“哦!原來如此!”周圍的牧民們恍然大悟。
年邁的牧民仰望天空“既然知道了凶手,接下來就要準備複仇了。”
“咱們既無精兵,又無甲胄,如何向他們複仇?”
“當然是向大清求援啊,咱們部落的青壯可都是蒙八旗的人。現在部落遇到了麻煩,他們豈能見死不救?”
“對,差點忘了咱們也有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