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崇禎二十四年臘月十五,崇禎接到張容從曲阜送來的消息。
他本以為會是曲阜徹底亂起來的好消息。
結果卻和想象中的不一樣。
曲阜的局勢確實嚴峻了一段時間。
但隨著年關將近,很多人都離開曲阜踏上回鄉的路途。
曲阜的局勢又緩和了許多。
倒孔的事隻能繼續往後拖。
崇禎知道打死衍聖公易,打垮衍聖公難。
這麼說吧。
想要徹底打垮衍聖公的形象和號召力,比擊敗建奴還要難。
但難歸難,不代表沒有機會。
隻要經過時間的摧殘,衍聖公這麵旗幟早晚會在讀書人的心中徹底倒下。
放下密函,崇禎歎息一聲:“時間啊,太慢了。”
“皇爺,”王承恩端著一個托盤,慢步走了進來:“您剛才說時間太慢了,可是奴婢覺得時間太快了。”
“哪兒快了?”崇禎問。
“奴婢剛服侍皇爺您的時候,您可沒有白頭發,現在您頭上已經有白發了。”
“嗬嗬。”崇禎無奈地笑了笑。
滿朝都是老狐狸,隨時都要做好和他們鬥智鬥勇的準備。
其次遼東正在打仗。
前線的風吹草動傳回來,都會牽動他的神經。
還有一點。
他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去後宮玩。
時間久了不長白頭發才怪呢。
這時王承恩端著托盤來到崇禎麵前,將托盤和上麵的公文放到了龍書案上。
“這是什麼?”崇禎問。
“這是王永吉送來的出兵計劃,兵部已經看過了但是沒有表態。”王承恩回答。
崇禎拿起托盤裡的公文,打開後仔細看了一遍。
王永吉非常狡詐。
為了把自己的責任降到最低,他提交了兩套出兵方案。
第一套方案是集合主力從沈陽出發,先取撫順,再下撫順關。
拿下薩爾滸後,兵臨赫圖阿拉。
但是...
這套方案有弊端。
首先出了撫順後都是山路。
地形複雜不說,道路還蜿蜒曲折。
雖然不影響騎和步兵通行,但是對輜重和火炮的運輸影響非常大。
第(1/3)頁
第(2/3)頁
好在有渾河這條河流可以利用。
明軍隻需要準備一些平底貨船,便可以運輸輜重以及火炮。
但問題又接踵而至。
明軍作戰十分依賴火炮。
如果不讓火炮隨軍而行,那麼就要在作戰前把火炮從船上運到岸上。
首先這不符合打仗的常識。
其次,裝卸火炮時需要找到合適的地點(水深的岸邊)當做臨時碼頭。
要知道當時的河道都是純天然的。
臨時找到適合當碼頭的地方並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所以,明軍隻能隨軍攜帶火炮行進。
若想在崇山峻嶺中攜帶火炮前行,不但影響行軍速度,在選擇行軍路線時也有諸多限製。
如果建奴在一個地勢高且地形狹窄的地方攻阻擊明軍。
明軍火炮和兵力上的優勢都將被抵消。
雙方一旦陷入僵持的局麵,最先無法承受的反而是平遼大軍內部。
因為明軍的優勢太大了。
僵持的時間越久,明軍士氣越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