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京師。
看著王永吉的出兵計劃,崇禎又一次陷入沉思。
從收複沈陽至今,王永吉提交了數次出兵計劃。
為了推卸責任,王永吉一開始分彆提交了分兵與合兵兩個計劃,讓朝廷選。
兵部當然不會擔責,崇禎也不會上當。
於是打回去讓王永吉重新上奏。
王永吉先是覺得合兵穩妥,後來又覺得分兵為上。
等過了年,他提交了出兵計劃的最終版。
也就是崇禎手裡拿的這一版。
放下公文,崇禎看向內閣首輔和兵部尚書王家彥:“王永吉的計劃兩位都看過了?”
“回陛下,臣等已經看過了。”兩人同時回答。
“你們覺得計劃是否妥當?”崇禎又問。
範景文和王家彥對視一眼,同時說道:“陛下,臣等覺得可行。”
崇禎沒說話,繼續拿起那份公文自己看。
王永吉計劃兵分三路進攻赫圖阿拉。
王永吉親率一支主力從沈陽出發,為北路軍。
遼南水師從寬甸堡出發,為南路軍。
第三路兵馬從遼陽出發,為中路軍。
其中北路軍和南路軍都是主力,擔任主攻任務。
中路軍為奇兵,主打一個出其不意。
之所以這麼安排,主要是地形因素。
北路軍出發後可以沿著渾河前進,不必翻山越嶺。
輜重補給也可以通過河流運輸,大大減輕了後勤壓力。
河水結冰時隻會影響運輸速度,卻並不影響通行。
南路軍也是同樣的情況。
寬甸堡往北的道路確實蜿蜒曲折,但隻要沿著河流前進,就能順利抵達赫圖阿拉。
可以利用的河流有牛毛生河,大雅河以及二道子河等等。
隻要河流中有水,輜重和後勤麵臨的壓力就不是很大。
唯獨中路軍不行。
遼陽與赫圖阿拉距離雖近,但沿途都是崇山峻嶺,行軍困難且容易遭到伏擊。
隻能用奇,不適合主力作戰。
“中路軍的人選還沒定下來!”崇禎看著公文說道:“王永吉推薦李憲忠擔任中路軍主帥,你們覺得呢?”
第(1/3)頁
第(2/3)頁
範景文和王家彥再次對視一眼,都沒說話。
他們兩個的想法一致,誰擔任中路軍主將都可以,唯獨李憲忠不合適。
與戰力無關,主要是有陰影。
三十三年前的薩爾滸之戰,從遼陽出兵的主將叫李如柏。
李如柏是李憲忠的二伯。
當時其他三路大軍已敗,楊鎬命其撤退。
李如柏慌忙撤退,在沒有追兵的情況下自相踐踏,傷亡千餘。
可謂丟儘了臉。
三十三年時間雖然過去了,但是他們還是怕李憲忠被當年的李如柏附體。
當然了。
當年四路大軍圍攻赫圖阿拉,唯一成建製退回來的也隻有李如柏。
“臣以為不妥!”範景文說道:“李憲忠擅於打硬仗,卻不擅長用奇。”
“朕也是這個道理,”崇禎看著公文,“所以王永吉又推薦了一個人:李定國。”
“臣以為李定國可擔此任!”範景文毫不猶豫地響應道。
“臣附議!”王家彥跟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