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瑀自然聽過這話,但他此時滿心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探知李厥的腦袋到底有多聰明。
“詳細說說!”
“先生,若是糧價太低,百姓就不愛種地,或者隻種夠自己吃的即可。”
蕭瑀聞言點點頭,這個道理他知道,他想聽點不一樣的。
“沒有彆的了嗎?”
“還有……”
“還有經濟是個大循環!”
“哦?”
蕭瑀一聽這話頓時來了興趣,因為這個觀點他彆說知道了,就連聽都是第一次。
“詳細說說!”
“怎麼跟您說呢……”
“單說大唐的經濟吧,其實非常落後,很多時候人們還是用糧食、布帛當做貨幣,其實這就是一種以物易物的傳統貿易手段。”
“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種糧的人手裡沒錢,織布的人手裡也沒錢。”
“如果能適當提高糧食、布匹價格,使他們跟相應的銅錢掛鉤,那麼織布和種糧的百姓就能將多餘的糧食和布匹賣錢,他們手裡有了閒錢就會消費,比如說來曲江池遊玩,或者買一些精美的瓷器、陶器,以及金頭花、首飾之類。”
“這樣一來,製作頭花、首飾的匠人也能掙到錢,他們再拿掙到的錢去市場買農民種出來的糧食、布匹,這就成了一個經濟大循環。”
“一旦大唐的經濟循環起來,每個人都能從中得利,即使朝廷也可以直接收取銅錢當賦稅,再用收來的銅錢購買農民手裡的糧食、布匹,或者直接作為俸祿發放給官員。”
蕭瑀聽到這話心裡一驚,他非常敏銳的發現其中一個關鍵點,那就是朝廷直接收取銅錢當賦稅!
“嫡長孫殿下,你是說隻要經濟循環起來,朝廷就可以用銅錢取代糧食、布匹收取稅賦?”
李厥聞言點點頭。
“不止!”
“租庸調都可以折算成銅錢,或者銀錢,朝廷再用收上來的銅錢雇傭百姓做工,用以代替現行的徭役製度。”
“這樣一來,有錢的人交錢,沒錢的人出力,社會各方人員都能得到便利。”
“這這這……”
蕭瑀聽到這話整個人都驚呆了,這可是治國良策呀!
如果這些話出自朝廷宰輔,他定然不會驚訝,甚至會覺得漏洞百出。
可這話出自一個隻有十歲的孩童,他就不得不驚訝了。
“嫡長孫殿下,你是怎麼想到這些的?”
“我……我也不知道,就是隨便亂想的……”
“天才!”
“難怪你阿翁那般喜歡你,換成是誰有你這樣聰明的孫兒,都會視若珍寶,奉若明珠!”
李厥聽到這話不屑的撇撇嘴,前幾天李二還差點把他吊在房梁上打呢……
“先生,學生有個問題。”
“什麼問題?”
“京兆尹故意給李義府和蘇定方使絆子,不讓他們征發徭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