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
陳德忠站在省城最繁華的城隍廟大街,微微眯起眼睛,打量著這片熱鬨的街區。
這條大街在八十年代可是省城裡的風水寶地,無論白天黑夜,都充斥著濃厚的煙火氣息。
眼前的景象熱鬨非凡,人群川流不息,仿佛每個人都帶著一種急切的生活節奏。
街道兩旁都是低矮的老建築,屋簷下掛滿了老舊的招牌。木板鋪成的地麵被踩得光滑發亮,顯得格外陳舊。
各色商鋪鱗次櫛比,招牌上手寫的字體樸實無華,帶著那個年代獨有的風味。
街邊的幾家小店門口掛著紅色的紙燈籠,燈籠表麵的紅色在陽光的照射下微微發亮,像是帶著一層油光。
“賣糖葫蘆咯——”“大餅油條新出爐!”吆喝聲此起彼伏,空氣裡混合著油炸食品和糖水的香氣。
陳德忠走在這條街上,鼻尖時不時捕捉到油條的焦香和糖葫蘆的酸甜,這味道讓他瞬間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街角一處小攤上,一個小販正賣力地吆喝著,糖葫蘆插在一根木棍上,晶瑩剔透的糖衣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陳德忠微微皺眉,四周的熱鬨讓他感到分外熟悉而又略顯陌生。這是八十年代省城最有活力的地方,商販和顧客都在為生活奔波。
大街兩旁不乏摩托車、自行車,三三兩兩的年輕人穿著喇叭褲、戴著墨鏡,嘴裡哼著流行的港台歌曲,仿佛剛從時髦雜誌封麵走出來。
“可樂、冰棍,解渴咯——”一個賣冰棍的小販推著三輪車經過陳德忠身邊,車上的冰棍和玻璃瓶裝的可樂排列整齊,散發出冷氣。
八十年代的可樂還帶著初來乍到的洋氣,一瓶五毛錢,價格不低,但還是吸引了不少年輕人。
陳德忠瞥了一眼,有幾個穿著軍裝的青年人正圍在攤位前,神色得意地買下幾瓶可樂,仿佛手裡握著的是當下最時髦的東西。
遠處,有一座舊式茶館,青磚紅瓦,門口擺著幾張木桌,三三兩兩的老人在那兒一邊喝茶,一邊閒聊著最新的市井新聞。他們身上穿著略顯陳舊的中山裝,手裡握著茶杯,不時吐出幾句方言,帶著八十年代獨有的濃厚生活氣息。
陳德忠經過時,耳朵捕捉到其中一位老人興奮地談論著“最近電視上播放的戲曲比賽,那個小姑娘唱得真不錯!”旁邊的老人附和著,時不時點頭。
“這些人啊,還在關心戲曲,時代變化可真快。”陳德忠心中暗想。
八十年代的省城,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老一輩人還沉浸在戲曲、茶館的慢生活中,而年輕人卻開始追求洋氣的東西,時髦的可樂、流行的港台音樂、緊跟潮流的喇叭褲。
兩代人之間的差異,在這條街上展露無遺。
走到一個書報攤前,陳德忠停下腳步。
報紙、雜誌擺得滿滿當當,攤主是個上了年紀的男人,戴著一頂破舊的草帽,神情悠閒。他一邊整理報紙,一邊偶爾跟路過的老顧客打招呼。
幾份最新的《人民日報》和《參考消息》擺在最顯眼的地方,上麵印著關於改革開放的新聞,標題赫然寫著“經濟特區正式設立”、“鄉鎮企業全麵開花”。
“鄉鎮企業……”陳德忠輕輕念叨了一句,眼睛一亮。這幾個字瞬間點燃了他的思緒。
改革開放正在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農村裡像他一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開始進城打拚,鄉鎮企業成了很多人致富的機會。
而在這條城隍廟大街上,雖然滿是小攤小販和傳統商鋪,但這裡充滿了生意的活力。
每個人都在為生活拚搏,從街頭巷尾的雜貨店到時髦的冰棍攤,每一筆小買賣背後都藏著商機。
陳德忠繼續走著,路過一家新開的錄像廳。門口掛著手繪的廣告牌,上麵畫著武打明星,幾位年輕人正在興致勃勃地討論著:“今天晚上有一場港片,咱們去不去?”“必須去啊!聽說這片子可火爆了!”
陳德忠微微一笑,心中又有了新的念頭。
錄像廳和電影行業在這個年代正慢慢崛起,特彆是香港電影風靡一時,省城裡的年輕人個個都在追求這些新鮮事物。
他看著那家錄像廳,心中默默盤算,“也許投資娛樂產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在這個快速發展的年代,人人都想追求新的刺激和娛樂。”
走過錄像廳,他瞥見前方不遠處的商鋪掛著幾個大字:“台球廳”。這是八十年代末期新興的事物,隨著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娛樂項目會進入人們的視線。
他站在那兒,看著大街上的人來人往,感受到這個時代獨特的脈搏。每個人都在忙碌,每個人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他,陳德忠,正站在這一切的中心。
他知道,這座繁華的城隍廟大街不過是八十年代的縮影,而機會就在這煙火氣息的背後。他的心中,已經在快速謀劃下一步的投資計劃了。
“無論是保健品、娛樂,還是其他產業,這條街告訴我——隻要抓住機會,未來的財富就在眼前。”陳德忠微微眯起眼,抬頭望向遠處人頭攢動的街市,心中已有了新的打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