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知白的構想,自然有規則作為依托。
如今朝廷雖實行海禁,然而限的僅是民間貿易,朝貢是允許的。
所謂朝貢,並非小國單方麵的上貢,而是正常的官方貿易往來。
故而,可以讓黃如琢打著朝貢貿易的旗號,率船隊返回。
畢竟,帶學者回去,和帶貿易船隊,去的時間差不多,不多帶些人豈不是浪費?
還能借機增加航海人員的經驗。
贏麻了屬於是!
此次投資規模頗大,陸知白自然要多拉些人入夥,來分擔成本與風險。
而黃如琢給學生講述著渤泥國的風土人情,不知不覺已至中午飯點。
於是眾人一同在食堂用餐,與學生們吃的一樣。
這夥食,令黃如琢大為震驚。
這大學不但管飯,膳食竟還如此之好,每個人都能隨意挑選多種菜肴。
近一半的菜品中,皆有肉食。
唯一的要求是,吃多少打多少,禁止浪費。
陸知白笑道:“三萬貫的經費呢,不抓緊用,可要貶值啦。”
黃如琢眨了眨眼,滿臉的茫然不解。
朱橚在一旁發笑,隨後,眉頭一皺,感慨道:
“這貶值,簡直如同春雨一般,待到察覺衣裳濕透時,已經遲了……”
用過飯後。
陸知白將黃如琢交予朱橚接待,任由他們去哪裡玩。
而他自己匆匆趕回辦公室,寫商業計劃,組織船隊下南洋。
陸知白也在思索,該如何向老朱陳說此事。
朱元璋可是大力支持海禁的。
老朱知曉海外貿易能夠帶來財富,可一旦允許海上船來船往,就會引得一些倭寇與海盜趁機侵擾沿海。
他們搶掠一番便逃之夭夭,與蒙古人如出一轍,令人想問候他們祖宗八十代。
況且,海上環境比起大漠更為惡劣,很難把他們連根鏟除。
即便抵禦倭寇取得些許成效,卻也隻是治標不治本,往往隻是反擊戰。
所以老朱索性一刀切,直接施行海禁,嚴禁片板下海,以防沿海有人與倭寇勾結。
可在陸知白看來,這一樣是治標不治本啊。哪怕官方能貿易,整體也賺不了幾個錢。
弊端遠大於益處。
海禁之害於明朝尚輕,待到清朝,演變為閉關鎖國,簡直是離大譜,開曆史倒車。
大明、大清,真當自己是在玩萬年不變的單機遊戲嗎?
他們做夢也想不到,其他國家會變異!
迅猛發展之後,攜堅船利炮,忽然來襲。
遭遇降維打擊,這片土地,自然隻有喪權辱國的結果,黑暗降臨……
這種事,斷然不能再次發生!
然而。
想要勸說老朱放寬海禁政策,言辭和道理沒有多大用,真正有用的還是堅實的經濟基礎。
首先要有強大的船隊,才能拉起強大的海軍力量,直搗倭寇巢穴。
當大明在東海擁有絕對的控製權,倭寇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而想要組建這樣的船隊與強大水師,說到底了還是資金。
想要獲取資金,就得從各個方麵逐漸積攢……
所以此次下南洋之行,勢在必行!
陸知白下定決心,不管朱元璋對此什麼態度,他也絕不會改變初衷。
下午。
陸知白返回府邸,見到黃如琢,與他說了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