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鯨鯊!”
林見星的示警和圖鑒掃描結果幾乎同步,畫麵顯示,抓拍到的這條魚尾上遍布棋盤狀的淡色斑點,從魚尾還原,體長可達20米!
鯨鯊是藍星最大魚類的名字,意思是“像鯨一樣巨大的鯊魚”。桑榆星的鯨鯊因為相似的形態和習性沿用了這個名字,體表的淡斑可能是一種吸引魚群的擬態——眼神不好的魚乍看過去,大概還以為是一片美味的浮遊生物呢。
林見星:“原生的鯨鯊性情溫和,但蟲族的基因汙染可能會增加攻擊性。”
“還是準備武器以防萬一吧?”奧拉:“我們有沒有作戰手冊?”
謝東流找出作戰手冊:“非必要不開火,遇敵優先發光嚇走對手……”
周曉辰無語:“……發光?”她還真找到了這個按鈕——彆說,黑洞洞的海水中突然出現一大團亮光,指不定真挺嚇魚的。
幾人討論的時候,鯨鯊張開了它寬達一米多的巨大的嘴,仿佛一個黑洞!
雖然它可能隻是在例行進食,但這種體型的生物,進食產生的水流很容易把深潛器卷進去。奧拉把“推進”打到最高檔,將下潛速度拉到了最快!
結果水流的方向卻與他們以為的相反,鯨鯊跟咳嗽似的,噴出了瀑布一樣的水流,把深潛器掀得滾了起來!
林見星在滾動中堅持他的科普:“據說鯨鯊的‘咳嗽’,是在清理鰓耙中積累的食物……”
深潛器應對“失衡”的情況有一套補救措施,平衡推進器自動產生跟轉動相反的力矩,加上水中的巨大阻力,沒滾幾圈就停了,又有驚無險地恢複了緩慢下潛的狀態。
下潛200米。
這裡開始出現大量形態各異的發光生物,包括海參、海綿、海葵等等,呈現半透明的白色、粉色、紅色和橙色。彆看它們似乎很柔軟,膠質的身軀才是抗壓最強的,直到2000米以下的深度,它們都還能存活,抵抗相當於200多個大氣壓的水壓。
下潛500米。
除了少數深潛高手如抹香鯨,這裡就是大部分鯨類的最深下潛深度了。如果深海存在一個“亞特蘭蒂斯”,而它們也有自己的城市的話,最有可能存在於深500米的海床。
根據目前繪製的海底地貌圖,桑榆星的海洋比藍星要淺,但最深的海溝深度也超過5000米,500米深的海床,可以稱得上是海底的“高原”。
當下他們選擇的探測點,就是這樣一片“高原。”
下潛接近600米的時候,深潛器就觸底了,機械臂探出,開始在海床上行走。
入眼是一片綠色的淤泥,白色的海綿和鮮豔的海葵點綴在上麵。
周曉辰:“看起來就像在外星表麵行走似的。”說完才想起星際人沒有“外星”的概念,“我的意思是像在另一顆奇怪的星球。”
“這附近應該有熱液噴口,”林見星:“水溫偏高。”
熱液噴口會噴出富含碳氫化合物的熱流,大量的細菌聚集在這裡,將碳氫化合物轉化為食物,在嶙峋的海床上麵覆蓋一片綠色,形成深海的“綠洲”。
“這是什麼動物的骨骼?”奧拉:“是鯨嗎?”
拍攝到的流線型骨架體長十幾米,已經大部分掩埋在了淤泥中,成為海床的一部分。
“那是比目魚嗎?”林見星:“照說不應該在這個深度出現。”
“還有克洛米諾安康魚,”周曉辰接話,“本來也是深海才有的玩意兒,但是居然能從裂隙跳上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