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周末,下周星期三和星期四,謝妍的舅舅林輝就要參加高考了。
1999年的高考是20世紀的最後一次高考,也是國家開始實施素質教育的第一年。
這一年,高考的試題創新性極強,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此外,1999年高考也是國家擴大高校招生規模的一年。
她記得舅舅當時在學校成績非常好,是全校第一名。
本來是想要去讀首都醫科大學,後來因為分數低了很多,他去了省內的醫科大學。
主要是,舅舅的英語試卷的答題卡沒有填塗準考證,少了100多分。
後來成績出來後,第一誌願是首都醫科大學,第二誌願是國內另一家頂尖的醫科大學,第三誌願為了保險填的是省內的醫科大學。
也幸好,填了一個保底的學校,舅舅才能去讀大學。
但謝妍知道,舅舅的心裡還是很遺憾,沒有考上理想的學府。
那麼,這次,就讓謝妍來拯救舅舅的人生。
林綠萍的工作是單休,周日休息。
周六,謝妍纏著謝建華讓他騎摩托車去隔壁鎮看舅舅。
原本謝建華還有工作在手,他經不住謝妍的撒嬌,放下工作帶著謝妍朝嶽丈家趕去。
謝建華感覺女兒從上次落水以後,性格就變了很多,又開朗又自信,還跟自己親。
他心裡有些擔心,也覺得開心,種種複雜的情緒交織在一起。
林軍一大早就接到了女婿謝建華的電話,說要帶外孫女過來看他們。
薑翠芬急急忙忙地去市場買了一堆好菜,在廚房裡麵忙碌著。
林輝因為臨近高考,在放假裡麵瘋狂的刷題看書,想要把所有的知識都揉進腦海裡麵。
他的班主任老師告訴過他,今年高校會擴張,以他的實力,考上首都大學不在話下。
但今年的考題肯定相比之前的考題要難一些,畢竟今年推行了素質教育,很可能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和英語作文題目與之相關。
實際上,今年的高考題目全國卷一正好是謝妍語文課測試寫的題目:《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而謝妍寫的,正好是高考題目的變形,原高考題目沒有要求寫父子倆在圓明園的回憶。
謝妍在陰差陽錯之間,又幫了自己的舅舅一次。
此時,門鈴響起,林軍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去開門。
門一開,便見女婿謝建華抱著謝妍,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謝妍一見外公,立刻掙脫爸爸的懷抱,飛奔過來,緊緊抱住林軍的大腿,甜甜地叫著:“外公,外公,我好想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