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57年(永曆十一年、順治十四年),8月。
南明永曆朝廷,爆發內戰,秦王孫可望,在貴陽起兵,親自率領14萬大軍,誓師攻雲南。
在曲靖交水,大戰晉王李定國和蜀王劉文秀,統帥的4萬軍隊。
交戰中,秦王孫可望部下,鞏昌王白文選、淮國公馬寶、敘國公馬惟興等人,臨陣反戈,孫可望大敗,隻帶了100多人,逃回貴陽,9月底,投降滿清。
同年,12月。
孫可望,投降滿清後,賣國求榮,把南明永曆朝廷,西南川貴滇,3省的兵力部署、糧草存儲、山川地理情報,全部獻出。
國運這東西,來了以後,擋都擋不住,孫可望一降,滿清朝廷,潑天富貴,喜從天降。
順治皇帝,果斷下令,派遣10萬精銳大軍(漢軍為主,幾千滿蒙八旗),兵分三路,進軍西南川貴滇,試探性的攻擊永曆朝廷。
第一路,任命平西王吳三桂,為平西大將軍,彙合鑲藍旗漢軍旗都統(固山額真)李國翰,西安駐防總管(正藍旗副都統)富喀禪,由漢中進入川北,南下攻四川、貴州。
第二路,任命江寧駐防營,鑲黃旗固山額真(都統)卓布泰,為征南將軍,由湖南進入廣西,與定南王孔有德,舊部提督線國安會合,從廣西向北攻取貴州。
第三路,任命鑲藍旗固山額真(都統)、宗室羅托(莊親王舒爾哈齊之孫),為寧南靖寇大將軍,率領正紅旗蒙古固山額真(都統)濟席哈,前往湖南,會合五省經略洪承疇,西攻貴州。
第一路軍,北路的平西王,吳三桂部。
吳三桂,本部精兵2萬多人,曆史上,關寧軍有3萬多人,在山海關,一片石之戰中,先敗給闖王李自成,統帥的8萬軍隊,隨後多爾袞,親帥8萬大軍,突襲李自成,吳三桂,趁機反攻,闖王功敗垂成。
經過此戰,吳三桂部,傷亡過半,入關後,一路南下,邊打仗,邊補充,才2萬多精銳軍隊,53個牛錄兵力。
鑲藍旗漢軍旗,李國翰部15萬人,西安駐防營,富喀禪部5000人(滿蒙2000、綠營3000),第一路軍,總計兵將4萬餘兵馬。
公元1658年,二月,平西王吳三桂,統領的北路軍,從漢中出發。
3月4日,到達四川北部保寧府,彙合保寧總兵嚴自明部3000人,沿著四川嘉陵江,途徑南部縣、西充縣、南充縣、定遠縣,沿途城鎮人煙絕跡(川北經常交戰)。
4月3日,一路平推至重慶,鎮守重慶的南明總兵,杜子香,棄城而逃,吳三桂部,占領四川重鎮重慶。
此時南明內部,爭鬥不止,蜀王劉文秀,在擊敗孫可望後,招募了孫可望的舊部,3萬精銳軍隊,打算經營川貴兩省。
晉王李定國,猜忌蜀王劉文秀,通過皇帝朱由榔,召回蜀王劉文秀,導致川貴前線,士卒將領,互不統屬,無法統一部署,調度失靈,混亂不堪。
滿清北路軍,吳三桂部,僅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打穿四川,南明四川的防線,毫無抵抗,猶如紙糊、不堪一擊。
此時,南明永曆朝廷,在四川的兵力布置,主要是川西的劉文秀舊部,建昌衛的總兵狄三品,嘉定府的將軍楊國明、總兵武國用,雅安府的雅安侯高承恩、總兵郝成裔等。
還有川東的闖王係,夔東十三營,臨國公李來亨部、南安侯郝搖旗、靖國公袁宗第等等。
平西王吳三桂,都統李國翰,按照清廷的旨意,決定留下,保寧總兵嚴自明,帶著少量降兵,共計5000多人,鎮守重慶,防止夔東十三營西進。
隨後,北路的吳三桂部,帶著李國翰、富喀禪部,穿過金沙江,途徑四川綦江縣,進入貴州桐梓縣,擊敗南明總兵劉鎮國,攻破桐梓縣三坡、紅關、石台關。
4月30日,鎮守遵義的明將,郭李愛,率部卒5000多人,出城投降,吳三桂部,占領遵義。
5月3日,吳部繼續南下,經息烽、紮佐到達貴陽,與寧南靖寇大將軍羅托部會師。
5月11日,吳部回師息烽,在貴陽開州,擊敗南明總兵楊武,不久後,吳三桂部,返駐遵義,休養兵馬,招降南明文臣武將。
貴州的土司,水西宣慰司安坤部,西陽宣慰司冉奇鑣部,藺州宣慰司奢保受部,共13萬人,投降吳三桂。
南明興寧伯王興,部下總兵劉董才、王劉蒼、王明池、朱守、金友臣、朱尚文、張伏成、楊士誠等,7000多兵馬,投降吳三桂。
7月,永曆朱由榔,派遣大學士文安之,帶著太監、護衛,傳旨川東。
駐守忠州的涪侯譚文、仁壽侯譚詣、新津侯譚弘部(三譚),駐守萬縣的靖國公袁宗第、劉體純部,兩部緊急抽調少量軍隊,反攻重慶。
駐守遵義的吳三桂部,正在休養生息,聞訊後,親率主力,返回重慶,擊敗南明軍。
10月,吳三桂部,又返回遵義,入貴陽,會師信郡王多尼的主力大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