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邑郡。
東川大道。
火光多如繁星。
建安軍大纛之下,還掛了一麵殘破的狼圖騰大旗。
李泰成功了,他第二次砍下突厥人的大纛,並且將旗幟帶了回來。
騎兵全部撤退了,各大騎兵營的建製基本都殘廢了。
騎戰最後時刻,楊雙出現,一度逆轉戰局。
楚人危難的關頭,丁秀青挺身而出,率領五百玄甲騎兵跟過去的北衛營騎兵,共計千餘人預備力量,攔下了楊雙。
兩將交鋒,場麵火星四濺,丁秀青隻守不攻,邊打邊退。
周雲這才發現,半年不見,丁秀青的武力進步神速。
但她的敵將是火力全開的楊雙,獨腳銅人槊,突厥第一猛人。
大軍得到喘息之後,周雲立刻下令王武營救丁秀青,
最終王武也是強硬,身受重傷,將丁秀青帶了出來。
野狐灘,雪原之上。
湛金十字槍,叮鈴作響。
楚七項濟,四字飄帶,迎風飄揚。
金甲戰神又來了,此刻他的出現,極大的鼓舞了士氣,軍心戰心為之一振。
主將同生共死,自古都能激發血性。
周雲眼眸深邃,鎮定自若,揮舞令旗,指揮大軍。
戰場之上,楊延、孟百川、丁憾山,三大步戰營頂在隊伍最前麵。
宛如三座大山,牢牢鎖死前方。
大盾如山,長矛如林,萬人如一,排山倒海。
突厥人的步兵來了,但完全不是對手。
更重要的是,步兵戰營的前兩輪羽箭是足夠的,黑夜中的箭雨更難防備,突厥人損失巨大。
李保的第十三營一直在乾打下手的活,同時要兼顧數量龐大的民兵軍陣,一時間,有些狼狽。
一萬騎兵一左一右,護衛大軍兩翼,建安軍步騎結合的打法,突厥人是占不到便宜的。
但周雲知道,建安軍的問題也很大,兵力嚴重不足,項濟帶來的十二萬人整體戰力不強。
建安軍出楚興時,隻有四萬多戰兵,二萬多後營,七萬楚人民兵、民夫,十三萬楚人,誓師北上。
到沃野鎮之後,大軍規模膨脹了一倍。
周雲在南衛城下練兵,將後營全部充入正軍,並遴選了七萬多的民兵。
總體下來,二月十三日,反攻突厥主力之前,大概有十七萬帶了甲胄的兵卒。
當然,還有八萬婦人老農,拿著樸刀、木矛掉隊在最後麵,不過他們來了,意義也不大。
此刻,野狐灘上,建安軍騎兵折損慘重,總體能戰之兵不足十五萬了,容不得一點失誤。
突厥人依舊有三十幾萬正軍,幾十萬奴隸,加上各部落族人,數量龐大,建安軍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