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邊不以山川之險,國威不以兵卒多寡。
大楚王朝,威壓天下的時代到來了。
大楚第九帝,大行·聖昌皇帝二十五年。
自遼河之殤後,沉寂了二十餘年的中原霸主,再次對周邊鄰國張開獠牙。
大楚北疆定襄同北狄人的戰爭,最早可以追溯到楚帝二十一年。
那年,帝國猛將上官虎帶領十萬良家子戎邊,拉開了北狄國戰的序幕。
在清水河穀地帶,徐州精兵夜襲,掃蕩了萬戶貴族阿骨部。
在穀糧口,徐州精銳以步破騎,擊潰突厥萬戶貴族渾部,並活捉了首領渾。
更是命令良家子中功勳將領周雲,於阿骨部舊地建立武川鎮,防禦北狄人的反撲。
然而北疆血與火中,誕生的強大將門武川鎮,在馬邑戰場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強悍。
武川鎮李氏與鐵血皇子項濟達成同盟後,更是如星辰般閃爍。
楚帝二十三年,大楚五十萬北伐軍先勝後敗,連續丟失定襄城等戰略要地。
北狄國六十萬虎狼,席卷北疆,大有攻破樓煩關,入主中原,重現北魏王朝之舊事。
但北疆楚人豪傑項濟、周雲率領建安軍凶猛出擊。
他們先後通過羅浮山之戰,北山之戰,野狐灘之戰,將北狄國鐵力可汗的野心化為泡影。
楚帝二十四年十月,北疆諸軍回歸,洛陽一時間兵馬鼎盛,
從此刻開始,天下各國無不在關注,洛陽裡楚國皇帝的下一步動作。
果然,帝二十五年,聖昌皇帝命令大將劉仁基、李興西征靈武地區,拉開了楚國外戰的風暴。
猛將張馬率領的十六營步軍攻勢如火,一連攻破黑水、上橈兩座雄冠。
龍驤軍更是在銀川口荒原地帶,擊敗了吳元昊跟北狄人的聯軍。
為掩護賀蘭山地帶的楚軍,定襄節度使王右寧率領北衛營、騎二營、騎三營,協同大量北疆散騎,合計四萬騎兵出陰山。
定襄軍團一路勢如破竹,所到之處,突厥部落被連根拔起。
此戰俘獲牛羊數萬,駱駝千匹,解救楚人奴隸九萬七千餘人,俘虜突厥人超過兩萬。
草原人連續發動了六旗王帳軍,四部萬戶貴族才將王右寧的攻勢擋下。
楚帝二十五年六月,鏖戰數月的定襄軍團見無機可乘,遂於七月初陸續回歸定襄駐地。
靈武跟陰山兩場大戰令天下各國側目,尤其是陰山之戰。
大突厥國以勇武著稱,但卻十萬狼騎對付四萬楚兵,打的異常艱難。
草原之戰,標誌著楚國野戰軍,已經恢複到鼎盛時期的水平,甚至有超過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