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武元年,四月十二日。
帝都洛陽昭告天下,發布了討宋檄文,
一時間,隨著商賈傳遍大江南北,此文令大楚無數豪強側目。
北疆殺出的鐵血皇帝果然非同凡響,洛陽也不藏著掖著,
就是擺明車馬,河洛正統皇帝即將討伐偽宋與偽楚。
這是一個極為狂妄也極為冒險的決定。
太平道宋國,雖說出自河南亂民,但其政權已經相當穩固。
武力上有十二方跟五虎大將軍,精銳兵馬十幾萬。
文治上沿襲了以民為重,依法治國,依教治人的策略。
內河貿易時代,開封是唯一媲美洛陽,奪天地造化的城池。
其於黃河之上,便利東西,溝通南北,
此半年來,商賈之利,讓開封城可謂繁榮昌盛。
加之太平道早對河洛大楚有防備,先後將東北南三個戰場兵力收回,
陽城與巨野一帶,宋國集結了幾乎舉國之兵。
五虎大將軍更是讓玄武軍跟霍同不敢冒頭,
楚軍一路被壓著打,可見戰場之上,大楚官軍並沒有優勢。
無論從那個角度看,攻打宋國都是不合時宜的。
河洛聖武皇帝決心征討宋國,無疑是政治軍事上的雙冒險。
不過有失必有得,河洛的北疆軍事集團如此銳利,自是令其麾下州郡信心大增。
自古有怕死的,當然也有不怕死的。
皇帝冒險輸了那自是國破家亡,但要是贏了,那就是統一之君。
這個過程中,無數底層人士能通過此戰脫穎而出,甚至成為豪門。
武川鎮周雲,不就是在大楚跟突厥的戰場中崛起,如今都成趙王了。
懷揣著軍功封侯的楚人無數,他們從四麵八方而來,彙聚到了洛陽附近的軍營。
從天下大勢上來看。
聖武皇帝如果苟且偷安,占著關中、河洛、並州不出去,
那以現在的軍力,確實能存活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但這就等於河洛讓出了正統之位,
自古天下,泱泱正統,豈可不以重塑九州為己任。
涼州耿湯就是忠義國家之人。
他在獲悉檄文的第一時間,就派遣其長子來河洛述職,
本人因西突厥戰事,實在無法離境。
類似於耿家這種宗族不少,隻要皇帝奔著一統天下去,自會有豪強來投效。
隨著討伐檄文的發酵,一時間,大楚各地,
洛陽皇帝再次成為天下矚目的焦點。
不過河洛地區以外,大多是譏笑者、嘲諷者居多。
大楚無數門閥豪強駐足觀望,他們希望聖武皇帝跟宋國最好是兩敗俱傷,
那麼天下局勢,就撲朔迷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