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雷星上,五人繼續行進,討論著剛才遇到的奇異老者。唐僧和法海低聲交流佛法,而豬八戒則一邊挑著行李,一邊不耐煩地嘀咕:“這老頭剛才儘講些莫名其妙的歪理,真是要把人聽糊塗了!”
正當眾人以為那老者已被法海的佛力超度時,突然,一股微弱的氣息在不遠處重新凝聚。隻見那灰袍老者竟然緩緩浮現,依然麵帶淡然的微笑,仿佛從未消失過。
孫悟空見狀,立刻警覺起來,金箍棒在手中一轉,皺眉道:“你這老頭,怎麼還沒走?莫非還有什麼手段不成?”
老者微微一笑,輕輕撫著自己的長須,緩緩說道:“我這一生,修得複活術,隻能用兩次,剛才已用了一次。你們動輒就殺,若隻是因為我的理論與你們不同便行此極端之舉,豈不是過於衝動了嗎?”
法海冷冷看著老者,手中法戒微微一動,目光冷厲:“你言辭惑眾,妄圖以歪理邪說誤導正道。若非孽障,又何懼懲戒?”
老者聽了法海的話,不以為然,搖了搖頭道:“我所言並非邪說,而是宇宙中的一部分真理。你們這些所謂的佛門中人,自稱慈悲為懷,卻因一己見解不同便欲將我消滅,何來慈悲之心?”
法海還要說什麼,手中戒指卻突然綻放出一道柔和的金光,似乎不受控製地緩緩升騰而起,接著一片溫暖的蓮光自戒指中散發而出。眾人驚訝地看著那金光,隻見光芒中顯現出一位端莊慈祥的身影,正是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唐僧和法海同時合十,恭敬行禮,口中稱念佛號。
觀音菩薩微笑著向他們點頭,慈悲的目光落在那老者身上,柔聲道:“你這異人,所執念之理,也有幾分道理,但言辭之間卻帶有偏執。可知宇宙之平衡,不單依賴善惡之爭,還需分清何為正道,何為歧途。”
老者麵對觀音菩薩,眼中透出幾分執拗,仍舊鎮定地說道:“菩薩,我所主張的理論,便是善與惡並存,互相製約。善不能完全壓製惡,惡也不能完全覆滅善。若宇宙中隻剩一種力量,不論是善還是惡,都將陷入失衡的災難。”
觀音菩薩微微點頭,目光深邃地注視著老者,溫和地說道:“你的理論雖有平衡之意,但若任由惡行橫行,將使眾生受苦不堪,這便不是佛門慈悲之道。佛法度人雖講究寬容,但也需明辨善惡,不能因妄求平衡而放任惡行。”
老者依舊不服氣,抬頭說道:“菩薩,我並非要放任惡行,隻是希望世人明白,善惡皆為自然之道。惡之存在並非毫無意義,它警醒世人何為善念,也讓人珍視和平。”
觀音菩薩聞言,雙手合十,平靜地說道:“確然,善惡之爭亦為世間常理,然善惡皆為人心所生。度人之道,是以慈悲感化惡念,而非容忍邪惡肆虐。”
孫悟空忍不住插話道:“俺老孫覺得,你這理論聽著倒是玄乎,但要真放任不管,那些妖魔鬼怪豈不為所欲為?這世上還有多少人能活得安生?”
豬八戒也跟著附和道:“嘿嘿,菩薩說得有道理,俺老豬也覺得,邪魔歪道就該清理乾淨。要是放任不管,百姓可就沒安生日子過了!”
老者看著眾人,依然不動聲色,繼續辯解道:“佛門講究寬容度人,而你們卻動輒懲罰,這難道不是違背了佛門的慈悲之道嗎?若隻是因我的理論與你們不同,便要將我置於死地,這樣的‘正義’,未免過於殘酷。”
觀音菩薩輕輕一笑,語氣平和而堅定:“異人,佛門之慈悲並非縱容。佛法雖講度人,但也需因果分明,正邪有彆。你所提之理論,看似講求平衡,實則隻是一種逃避。若不加以辨彆,何以讓眾生真正安享平和?”
老者聽後,沉默片刻,目光中流露出幾分掙紮,似乎仍不甘心地說道:“菩薩,我隻求宇宙平衡,讓善惡不再對立,豈非更為長久的安寧之道?”
觀音菩薩慈祥地看著他,緩緩說道:“你錯了。宇宙的平衡,並非善惡共存之平衡,而是人心清淨、眾生安樂的平衡。善惡雖有對立,但唯有引導眾生去除惡念、趨向善行,方能真正維護宇宙和諧。”
唐僧深有感觸地說道:“老先生,正如菩薩所言,善惡雖然共生,但善行可令世界更美好,而惡行卻使眾生受苦。佛門慈悲,雖希望度化眾生,但也需教化惡人棄惡從善,善才得以彰顯。”
法海冷冷地補充道:“正如菩薩所言,若你心中仍存執念,妄圖以歪理來混淆是非,那便與真正的佛理相悖。”
老者見眾人如此堅持,眼中漸漸失去了剛才的鋒芒,露出幾分黯然。他看著觀音菩薩,沉默了許久,終於低頭道:“菩薩,或許是我太過執迷了。世間之事,確有其因果法則。我所言,未必全然正確。”
觀音菩薩微笑點頭,溫柔地說道:“正因你心存平衡之意,才可得悟佛理。執迷本非罪過,但須謹記,平衡之道,不是放任惡行,更不是助長邪念。你若真心向善,自當明辨是非,珍愛眾生,方為正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