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這還是她第一次有事相求。
“不過是王爺動動手指的事,必不會讓王爺為難。”
“說說看。”翊王有些好奇。
“我看沈姑娘送來的種植手冊上寫著紅薯適合種植在土壤疏鬆、通風良好、晝夜溫差大的沙質土壤中。相較大燕其他地方,西北溫差大,瀛州多沙丘,種植紅薯再合適不過了,隻是……”
翊王微微斂眸。
他還當是什麼事呢,原來就是這事。
推廣玉米和紅薯一事勢在必行,他最近這段時日正在考慮種植選地。
沈幼安觀察著他的神色,見他沒有反對,便繼續道:“隻是瀛州地處北疆,毗鄰北戎,一貫被當作不毛之地,很容易被忽略。”
此前她也考慮過在瀛州推廣玉米,但玉米的抗旱性不如高粱。
在乾旱少雨的條件下,玉米的產量並不比高粱高。
所以她隻提了紅薯。
翊王點頭。
的確,他將大燕三百多個州府在腦子裡過了一遍,卻不曾想到瀛州。
他十四歲第一次披甲便跟著皇叔去了嘉峪關。
猶記得初到那裡時的景象,黑山懸壁下是一望無際的荒漠,黃沙飛揚,不見天日。
方圓百裡,渺無人煙,是他從未見過的荒涼。
在他的印象裡,北疆線上的幾個州府都是這般蕭瑟,所以他壓根沒往那處想。
正想著,他的手突然被一方柔軟握住。
“這件事對旁人來說也許有些難度,但對王爺而言應該易如反掌。”沈幼安握著男人的大手比劃了下。
據他所知,皇上將推廣玉米和紅薯的事情全權交給了翊王。
種植選地不過是他一句話的事。
但對瀛州的百姓而言,卻是能填飽肚子的大事。
翊王明顯被她取悅到了,笑著點頭,“好,就依你。不過我要讓人去瀛州考察一番土質情況,若真如你所說,便在瀛州推廣紅薯。”
“多謝王爺。”沈幼安彎了眉眼。
她知道,有了翊王這話,這事便成了。
翊王握著她的手將人攬住,“應該是我謝你才對,如若不是你從兗州將玉米和紅薯帶回來,我也沒機會推廣。”
七月初。
秋菊回京。
她這次又從兗州帶回了大包小包。
“奴婢見過王妃,王爺怕王妃擔心便讓奴婢先回來了,他和許大人進宮複命去了。”秋菊一邊指揮著小太監和粗使婆子抬東西一邊向沈幼安請安。
沈幼安從秋菊口中得知沈月四月時平安生下一子,他們趕去時,她還在坐月子。
因要喂奶的緣故,她離不得孩子,這次依然沒有上京。
但沈家村的裡正倒是來了,方才跟著翊王進了宮。
“王妃,您讓奴婢帶給沈姑娘的東西沈姑娘一家都不肯收,說太貴重了,後來奴婢好說歹說他們才算收下了。奴婢這次回來,他們讓奴婢帶了不少臘味,土特產,還有他們自己釀的葡萄酒……”
看著那滿滿當當的箱籠,沈幼安忍不住感歎。
她這位老鄉真能乾呐!
一直到半下午,翊王才從宮裡回來。
他除了帶回了一些賞賜外,還帶回了一道封賞秋菊的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