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華擦著眼淚,歎息道:“寫的太好了,太感人了,比《班主任》和《傷痕》寫的都好!”
趙雪柔讚歎道:“這一篇《牧馬人》,分量太重了,能壓得住所有的傷痕文學,一旦發表肯定能引起轟動!”
1977年11月的《人民文學》發表了劉新武的《班主任》,引發轟動。
1978年8月11日《文彙報》又刊發了盧鑫華的《傷痕》,在滬上讀者群體當中掀起了一陣閱讀狂潮。
《文彙報》在短時間內將當期報紙加印至180萬份,依舊無法滿足廣大讀者的閱讀需要。
《傷痕》的影響力隨著讀者們的閱讀和討論在國內迅速擴大,不僅是讀者群體,文學界、文化界也開始討論起這篇小說。
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紅遍大江南北。
緊接著,竹林發表《生活的路》、葉新發表《蹉跎歲月》……類似主題的作品層出不窮,蔚為壯觀!
這一批作品,引發廣大讀者尤其是知青和下放乾部的強烈共鳴,在新時期文學史上叫“傷痕文學”。
“沒錯,以往的傷痕小說大多把那段過往歲月看作是一場不堪回首的惡夢。”
林正軍道:“作品中充斥的是苦難、悲慘的人生轉折,人性的醜惡、相互欺騙、傾軋、相互利用,基調基本是一種憤懣不平的情緒渲泄。”
“而《牧馬人》與眾不同的點在於,主人公許靈均在勞動和磨難中精神得到升華,形成了知識分子優秀品格和真正高潔的靈魂。”
“作品不是簡單地把勞動等同於苦難,不是為了抱怨和宣泄。”
“而是為了反襯出勞動人民美好情感和閃光人性的可貴,是為了熱情謳歌勞動人民的勤勞善良,這深度一下子就來了!”
林正軍此言一出,全場一片寂靜。
眾人都被林正軍的深厚的文學素養給深深地震撼了!
“正軍不愧是第一作者,瞬間就說到了點子上!”肖文華敬佩地道。
“對,立意上就高了一大截,作品已經贏了七成!”趙雪柔興奮地道。
“還有,唐曉芙的敘述也更加冷靜克製,娓娓道來,形成了雄健、深沉、凝重並富有哲理性思辨色彩的藝術風格。”
林正軍道:“而以往的傷痕文學,敘述過於急切直白,文風幼稚造作,斧鑿的痕跡較明顯,藝術水準不高。”
“嚴格來說,《牧馬人》已經脫離了傷痕文學的範疇,叫反思文學更加準確!”
大家一聽,更加興奮了,七嘴八舌地道:“那你倆豈不是開宗立派了!”
“林正軍和唐曉芙這也太牛了啊!”
唐曉芙被誇得老大不好意思,小臉紅紅地輕聲道:“真誇張!我寫的有那麼好嗎?”
“自信點,你寫的就有這麼好!”林正軍笑道:“發在《人民文學》都毫無問題!”
沒錯,林正軍這次就打算把這篇小說發在《人民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