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定了部隊換裝事宜並安排後勤部前去接收武器事宜後,張雲便放下心來。
隻要解決了總部和老家難以解決的“有無”問題,剩下的換裝、熟悉裝備、編練戰術、彈藥後勤保障等等,正太軍分區的高層和參謀們自然會辦的妥妥當當的。
說起來,雖然劉長青、邢誌國等人因為跟著張雲的發展而一路晉升,迅速躋身正太軍分區的高位,但其才能其實還不能滿足管理正太軍分區這麼龐大的集團。不過,耐不住總部和老家不願更換軍分區高層,以免引起張雲的擔憂,因而全力支持他們的成長,並給各軍分區高層都配置了大量經驗豐富的副手和參謀。
可以說,目前軍分區是人才濟濟,很多在後世留下名字的後勤專家、參謀人員以及政治人才等都在或者曾在這裡任職,也使得獨立支隊迅速的從一個排營級的部隊成長為八路軍最大的一個軍分區。
要不然,僅憑張雲原來一個排的底子,怎麼可能可以鋪開這麼大的場麵。
………………
部署完部隊換裝後,張雲便又把心思放在了獨立支隊,或者說八路軍部隊的空軍建設上。
畢竟,此次換裝的一個最核心原因在於部隊沒有製空權,使得部隊在平原地區難以保障後勤,進而需要提升部隊單兵火力。
如果八路軍現在掌握著製空權,或者說至少能夠保障頭頂的安全,那目前以重型迫擊炮等火炮為核心的“大炮兵”戰法自然是可以持續發揮威力的,對炮火強度弱的鬼子作戰效果極佳。
換裝美式裝備,提升單兵作戰能力,不過是沒有製空權又打算遠距離奔襲鬼子的權宜之計罷了。
前文提到,張雲很早之前就籌劃自已的空軍部隊了。
一方麵,他通過老家和蘇聯的聯係,以黃金等貴金屬為報酬,向蘇聯方麵提出培養飛行員的需求,並得到了蘇聯的回應(國民政府不允許蘇聯為八路軍提供彈藥物資,但抗戰中八路軍與蘇聯方麵人員交流還是比較密集的)。
目前,經過老家的精心挑選,已經有大概60名飛行員種子在蘇聯進行培訓,正在進行伊15、米格1等機型的訓練,同時參加蘇聯培訓的,還有為數不少的地勤及機修人員等。
張雲的最終打算,是讓這些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儘可能熟悉空軍的一切,回來後可以給他們配置部分蘇式或者美式戰機以及相應的後勤設備,以儘快形成戰鬥力。
當然,拿著八路軍重金培養的飛行員直麵鬼子精銳飛行員,實在是有些得不償失的。這些種子選手的最大作用是傳幫帶,是幫助八路軍自行培養更多飛行員。
雖然張雲目前手中也不過儲備了一百餘架戰機,但也足夠用一段時間了。
另一方麵,張雲則是期望美國“飛虎隊”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