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盈想了想說:“聽廖師傅說,清光緒年間,溫州開始批量生產彩石鑲嵌工藝品,大多應用於紅木家具上,雕刻題材有人物、花草、蟲魚等。產品銷往南洋,作品還參加日本東京的國際展覽。抗戰時上海小東門形成了一個經銷溫州彩石鑲嵌工藝品的中心。1950年進入香港市場,年產達600多幅,有十幾位藝人乾脆定居香港,直接在那裡接受客戶訂單,就地製作。在那個期間,彩石鑲嵌傳到外地,也許,就在這段時間裡傳到仙居的吧。”
金華斌指著縣誌裡的一行小字說道:“最近,我在光緒縣誌裡看到另外一種說法,司馬光《賦何昌家括蒼石屏》一詩明確地記載了“仙居所產”的括蒼石屏,譽其為“括蒼黃石屏,樹如濃墨寫,根深稱條葉,生意絕瀟灑”。仙居的彩石鑲嵌技藝是在民間嵌“螺鈿”技藝上發展完善起來的。比溫州說的早了幾百年,說不定這項技術的源頭還是在仙居的呢。”
楊站長最後一錘定音地說道:“有爭議,更有人關注,你們以自個的觀點各寫一篇彩石鑲嵌源頭考究的文章放到專刊中,這對提高專刊的影響力有較大的幫助。”
周盈突然想起什麼說道:“對了,在溫州采訪時,聽他們說到我們仙居有一個彩石鑲嵌的名匠叫周精髓的,不知他現在哪裡,我們可以對他作個專訪。”
周精髓這名字楊站長聽說過,是仙居的名人之一,玉石收藏家,收藏的精品一是大型和田碧玉《人間天堂》,它是和田碧玉的我國之最,毛重70斤;二是瑪瑙樹《一言九鼎》,重11餘噸。他還有一個傳奇性的故事是在1980年,收藏了曆代皇上家專用玉材和田老坑玉的最後一批材料,自此之後,老坑就被保護,不再開采,可不清楚他還善彩石鑲嵌。
“你們看,這麼一議,意外地冒出個彩石鑲嵌大師,看樣子我們文化站對本地的事關注得太少了。不能窩在家裡,得各處走一走看一看,多些了解。”楊站長感慨地而置任務道:“我與你們兩人一起去采訪他一次,看看能否挖出些猛料。”
遇到周精髓先生後,他的名片頭銜之多嚇了三人一跳,上麵印著樹仁大學公共藝術研究所玉石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仙居龍人彩石鑲嵌藝術館館長和台州綠玉堂顧問、大眾精雕廠廠長還有各種社會機構的顧問等等,同時還有藝名山風與號點金堂,應是點石成金的意思。
在周先生的口中,彩石鑲嵌的曆史又向前延伸了上千年:“中國鑲嵌藝術曆史久遠,風格獨特。殷商時代,銅器鑄造中即已出現錯金嵌玉的裝飾紋樣。隨著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天然彩石、卵石、貝殼、螺鈿、寶石、玉石和人造玻璃料器、陶瓷、木料等都成為了鑲嵌的原料。彩石鑲嵌是一門古老的民間藝術,起源於漢末的東甌文化。
“哪麼,周先生能否給我們聊一聊仙居彩石鑲嵌的曆史呢?”楊站長更關心的是這項技術在本地的起點,如能增加一個曆史之最,這對旅遊絕對是一種助力。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