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所指的在彩石鑲嵌曆史宣傳與曆史文化研究上有問題到底是什麼呢?應當是起源之爭,金華斌外公外婆留下的老家俱抽屜麵或箱的櫃麵上就有部分的人像是用彩石鑲嵌的。聽他們說,這些家俱打造自五十年代初,而不是八十年代後。並且,因各地礦材不一樣,仙居彩石鑲嵌用的石材多是玉石與卵石,很少用葉臘石。所以,更支持仙居一脈是從宋至今,雖說沒有過輝煌,但沒斷了傳承。
向爸爸打聽小時候有沒有見過更老的彩石鑲嵌物件時,他不置可否地回答說:“彆去扯這些沒用的陳年爛穀子事,好好替老爹看一看設計稿,接下來,家裡用錢的地方海了去了,結婚時不能丟了我們金家的臉麵。”
項家廠裡的產品銷路很好,但小件的彩石鑲嵌與其它小型工藝品一樣,極易被模仿,所以,它們的生命周期也就一批訂單,量化產品在市場上一露麵,就立即有人跟風生產,價格戰就此開始。外觀型的產品,技術含量太低、仿製的事簡直是防不勝防,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地推出新的產品。兒子的文化水平不錯,近些天,金副廠長又設計出了幾種新的樣品,需要兒子參考提些意見。
第二期的彩石鑲嵌專刊編寫完成推向社會,相比於石窗專刊,彩石鑲嵌的圖片是彩色的,珠光寶氣,遠勝於石窗。對工藝的起源有論述,有爭論,出刊的時間又在即將春節假期之時,給大家增加了許多節間的話題。
張家的石雕廠,有一個身穿僧袍,腳穿布鞋的和尚進來,自稱是三學寺的釋海兵。以前的和尚都有個法號,不知從何年何月起,僧人都以釋為姓,俗家的名為號。他與張廠長已相熟多年,今日已升職為寺院的住持。
釋海兵雙手合十向張廠長施禮道:“阿彌陀佛,貧僧有禮了,聽說施主近曰鴻運當頭,生意興隆,貧僧寺院正要擴建,有一些石窗生意需要施主施以援手,不知施主可有興趣。”
這些年經濟發展很快,導致以前的古廟等建築規模迅速擴大,幾乎達到了一村一廟的地步。三學寺在曆史上就是座大廟,在故址上重建,不受政策限製,迅速地由原來的幾畝擴大到近百畝,所需的石窗絕非小數字。隻是,給廟宇或道觀裝石窗,用的是施主的錢,人設上是做善事,所以利潤不高
三學寺作為仙居的名古刹,還與唐代詩人項斯有關。吳越時期,《永安遇明寺碑記》曾記錄稱“永安遇明院者,即梁朝西仁寺也,居州之西北七十裡,天監二年奉敕之所建也。地分牛宿,野分在越,境占神皋,前枕寒溪,後連翠竇,桃源、天姥、頂湖、括蒼,煙霞一開,遠近如畫。項斯之宅可尋也,麻姑之峯可登也。甘露絕名,又何讓也。”碑文中所說的“項斯之宅”項斯年輕時曾終日讀書吟詩,研討格律,並與三學寺的和尚有過詩作上的酬唱。明清時期,三學寺香火非常興盛,名僧也是輩出。明代三學寺曾有寺田五百七十二畝,地一百二十畝,山一百九十四畝。著名高僧舜田明牧就曾出家於三學寺。三學寺名稱典故是在宋乾道年間,因為吳芾、陳庸、立由曾在寺內讀書,入仕後分彆捐田於寺院,以供給後來的學者,皇帝由此欽賜寺名為三學寺。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