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了個卡座坐下後,看著大廳裡幾桌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中,好多人對著牆壁的農家物品發呆。金華斌指了指其中的兩人輕聲地對蘇月紅說道:“你看,這兩人熱淚盈眶呢。必然是想起了知青時的往事,做生意賣的不是食品,而是情懷,這次,我兄弟的投資算是投準了,比彩石雕刻易賺錢。”
服務員穿著以前村裡人常穿的帶小圓點的土布做的衣服,用同樣材質的土布頭巾包著頭,拿著菜單用土話招呼著客人。兩人點了半隻土雞、一份黃精炒肉,一份黃花菜。項海星剛好在酒店,過來敬酒道:“過來為什麼不跟我打個招呼,服務員,他們倆的費用全免了,記我的賬上。”
他請了杯酒後,不往聲地感謝道:“我們的生意還在於你們論壇的宣傳,它的威力比傳統的在街上拉廣告靈驗多了,你看,現在,自駕的遊客們紛紛拿著地圖主動找上門的生意占了我們酒店的近一半,我正準備再辦個住宿業務。”
旅遊+論壇,看樣子我們的定位是對了。項海星敬完酒後走了,蘇月紅對金華斌說道:“問你一件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沒有接觸過?我幾乎忘了,在與婁宏娟交流時,她曾提出過無骨花燈正在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呢,這是宣傳的另一個亮點。另外,你開車往回走的時候,我從車窗裡往外看,看到另外有幾個無骨花燈的工作室,不日,可以去采訪一下,讓我們的文章更生動,內容更豐富。”
“聽說過,分成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等級彆,總感得我們仙居隻是一個縣,這個距離我們比較遠,所以,具體指什麼不清楚,百度一下?”他邊說邊打開手提電腦。
百度上,赫然地寫著,非物質遺產的特性,
一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歸屬:側重於個彆少數民族的、特彆是瀕臨消亡的人口基數小的民族文化的搶救,也兼顧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覆蓋,不分男女、貧富、行業、信仰等差彆在全社會廣泛適應的“非遺”。
二是“非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突出的是非物質的屬性,更多的是強調不依賴於物質形態而存在的品質。
三是“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性質:“非遺”,都有著濃厚的文以化人的禮樂作用,大部分是先輩在勞動、生活中產生的對憂樂、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與態度的表達,是滿足人的自然需求、社會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態文化。其實用性,是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
四是“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淵源:“非遺”是先輩通過日常生活的運用而留存到現代的文化財富。在曆史的長河中自然生成又不斷發展流變,雖然隨著族群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曆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但對遺產的文化認同感和曆史感是始終不變的。
(www.101novel.com)